辐照损伤合金化制备钼/铜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Cu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导热导电性,低热膨胀系数,耐高温性等,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行业和核反应堆中,如雷达、热沉材料,陶瓷密封材料,高载流触头和分流聚变反应堆中的材料等。尽管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Mo-Cu体系属于互不固溶体系,由相图可知,即使在液态下,Mo-Cu之间也不相互溶解,且熔点相差很大,将它们连接或层状复合起来非常困难。针对上述难点,本研究采用“互不固溶金属辐照损伤合金化”方法来制备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主要过程主要为:首先,利用离子注入过程中产生的高能量离子束轰击辐照Mo金属基体,使基体表面处于非平衡状态,产生辐照损伤,包括移位原子、晶格畸变、空位和位错等;随后,采用无氰电镀方法在Mo金属基体表面覆盖上Cu金属层;最后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退火,在退火过程中,包括移位原子、晶格畸变、空位和位错在内的辐照损伤能为Cu表面原子提供扩散驱动力和通道,使得Cu表面金属扩散进入Mo基体金属中,在表面层和基体界面处形成了一层扩散层,并形成冶金结合,从而使得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了很好的界面结合强度。本研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显微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TEM结果表明,Mo、Cu原子发生扩散并形成扩散层,在界面处形成半共格界面,这是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根据TEM结果,本文建立了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模型。针对采用“互不固溶金属辐照损伤合金化”制备的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Cu金属塑性变形特征消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XRD透射法测试了复合材料拉伸前后的织构,通过结合织构情况、TEM结果分析及界面模型的建立解释了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的断裂特性。本研究还设计了一种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并将其用于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o/Cu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最大界面结合强度为220.2MPa,平均值为211.9MPa,该界面结合强度高于文献报道的添加了Ni金属中间层所制备的Mo/Cu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为了让大宝和小宝近距离地看到一片金灿灿的稻谷,我们约上好友一家去郊区住了一晚.其间发生的一段小插曲,让我当下真的感到手足无措.相信这样的事,每位父母也都经历
期刊
期刊
和往期采访对象的父母身份有所不同,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林桂珍是一位奶奶,而且是一位追赶垃圾分类这种新时尚的时尚奶奶.林奶奶的陪伴也很特殊,她是一位陪伴着自己的孙子和社区
期刊
d0铁磁性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磁现象,它突破了传统的由部分填充的d或f电子的磁性原子所构成的磁性材料,实现了非磁物质的室温铁磁性。其出现不仅给当前的磁性理论体系提出了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结合平均原子模型,计算不同Nb含量的W-Nb固溶合金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计算了合金最强健上共价电子对数的统计值SnA,键能统计值SEA,并得到固溶强化系数S,固溶合金强度因子(η)和硬度(SnA),分析了W-Nb合金成分的性能与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之间的关系。在价电子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成分的W-Nb固溶合金的实验方案,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
积极和温暖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人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根基,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对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家庭关系进行衡量时,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和质量都是重
期刊
在《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这本书里,作者袁坚老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又轻松地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度,锻炼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
期刊
TiB2陶瓷颗粒硬度高、弹性模量高,兼有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的双重用途,是具有独特优异性能的材料,作为Cu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Cu-TiB2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制
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型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很多高容量硅基、锡基、锗基等负极材料在锂合金化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产生机械应力,导致活性材料粉化剥落,电极性能迅速下降。三维锡基纳米结构电极对发展高容量和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有重要的价值,但三维结构稳定性差和锡锂合金化过程中体积膨胀造成的电池循环寿命低限制了其应用。本论文制备了高分子纳米膜包覆中空锡镍合金核壳结构。通过电流置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