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影响下,整体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然而,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持续追求与向往,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全新职能转变与发展,各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覆盖范围以及服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财政收支的双重压力作用下,怎样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到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再到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国家在建立现代财政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要求逐步实现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我国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的关键举措。然而,由近些年的实施效果分析而言,还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考虑到各个地区实施发展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预算绩效管理的施行受到工作能力、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未获得理想的工作成效。湘潭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之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战略,然而近几年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巨大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本文以湘潭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和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湘潭市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剖析管理期间存在财政资金分配方式不规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绩效结果反馈应用程度较低、绩效管理机构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借鉴美英西方发达国家及国内前期试点城市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从加强理念宣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基础保障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完善湘潭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为地方政府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