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牛和马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休戚与共。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各自产生了许多与牛和马相关的语言现象。“牛”、“马”原本只是用来指称这两种动物的概念意义,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语言文化的发展,如今牛和马的含义经过引申、转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又可以称为牛的文化。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汉语里有着特殊的意义。牛既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又反映了“憨厚老实”、“耐劳苦干”和“任劳任怨”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在汉语中有着大量的牛习语。然而,由于中国是个疆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北方的不少地区与民族,马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在汉语中也有大量的马习语。 与此相对的,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马,它取代牛的地位,广泛地用于耕地。马在畜牧犁田、日常的交通通勤、战事物资的输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和马这个动物相关的语言现象,有着“坚强”,“速度”和“力量”的典型特征。而在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的美洲大陆,马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此,马在以英格兰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为主的英语民族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相比之下,牛对英美社会生活的影响则不如马。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牛和英语国家的马,虽在语言表述和概念意义上全然是两种动物,但在语义功能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在英汉语各自的习语中表现尤为显著。 基于这样一些语言现象,本文通过汉英牛马习语对比研究,认为汉语中的牛在其引申意义上与英语中的马具有较强的对应性。本文通过大量的牛马习语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了汉英习语中牛马词汇表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收集整理这些语言材料,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汉英牛马习语的来源、结构、语义、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对比,梳理出牛马习语的完整脉络。 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及其论文框架;第二章对汉英习语定义和特征,牛马习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第三章分别从汉英牛马习语的来源进行对比;第四章分别从汉英牛马习语的结构进行对比;第五章对比分析牛马习语的语义;第六章解释蕴藏在汉英牛马习语语用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第七章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和相关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