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政关系问题是政治体制中一项基本内容,在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关于政党关系的研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始终。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的政党关系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党政关系逐步由过去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体制转变,从而获得了长足、平稳、多元化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作为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关系研究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初步设想到列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次尝试,再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实践,最终到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思想,为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党政关系依次经历了过渡期、调整期和混乱期的曲折演变过程,是中国特色党政关系发展的经验借鉴。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党政关系中存在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做出了积极调整;十四大后,依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开始探索法制化的党政关系;十六大后,党政关系的调整转向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十八大以来,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也必须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关于中国特色党政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协调好党与人大、党与国务院及党与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关系,发展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党政关系。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特色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