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意识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的小说体现出明显的悲剧意识,正是其悲剧意识,使阎连科抵达了民族情感和思想的深层,使阎连科的小说成为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蕴的艺术所在。因此,解读其悲剧意识是把握阎连科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作家悲剧意识的形成入手,进而深入分析悲剧意识在小说中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态,旨在探寻阎连科小说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 本文认为,阎连科的悲剧意识是在以下三种因素的纠缠、杂糅中形成的:少年时代苦难生活的悲剧体验、定居城市后身份认同意识产生的情感困惑与焦虑,以及幼年积淀并且成年后又加剧的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阎连科独特的悲剧意识自然而然地浸润到他的小说创作中,具体来说,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生命悲剧、人性悲剧、命运悲剧。阎连科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以瑶沟人为代表的乡村生命被摧残、被异化的悲剧性关照和以对瑶沟人为代表的乡村生命麻木无知、主体丧失的悲剧反思。人性悲剧集中体现在对造成悲剧的人性恶——人性的贪婪、自私、残酷等的揭示和批判上。阎连科的小说通过对生命的反思和人性恶的批判,更深层次地指向人类悲剧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命运悲剧表现了人对不可抗拒的灾害、疾病等非人类力量的抗争,旨在借助这种描写,从形而上的层面探索人类命运,即当人类陷入不可超脱的残酷生存困境时生命如何选择更有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阎连科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和悲剧意识内涵的同时,还着力探讨了阎连科小说悲剧性创作的表现形态。阎连科小说独特的悲剧审美形态表现在:一、悲、喜剧因素交替的悲剧结构;二、悲剧语言风格。阎连科的小说在中、西方悲剧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悲、喜剧因素交替的悲剧结构,这种结构将小说表达的悲剧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和极至。阎连科小说悲剧语言风格表现在征兆的运用和对词语的色彩、声音的利用,从而增强了作品悲剧情感的抒发。 本文认为,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意识增强了作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提升了阎连科小说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魅力,使他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时代美学价值。阎连科的小说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悲剧传统,反驳了当下偏执的喜剧审美思维,体现了作家的一种责任感。
其他文献
老舍被称为“中国的狄更斯”。因为他们都偏爱描写底层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揭示不公平现象,语言幽默风趣。那么老舍究竟在那些方面受到狄更斯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多深呢?本文
【“心”问题之这是老公还是儿子】  你家老公哭吗?我说:哭。是无声啜泣还是放声大哭?我说:他嘴一歪就哭,有时号啕大哭,涕泗横流……    有人问我: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答:如姊如母,如兄如父。刚结婚时一切正常,我装温良小女人,他装威武大丈夫,后来不知不觉就露马脚了。    老婆,抱抱  老公經常诧异地看着我说:以前那个苗条、温柔的小姑娘哪里去了?但老公对于我的惊讶,远不如我对他的惊讶来得排
鼓词是俗文学中讲唱文学的一个重要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从唐五代俗讲变文发展演变而来,到明末逐渐定型,清代走入兴盛。清末民初,鼓词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这和西方石印术
尤里·迪尼亚诺夫文学史观和米哈伊尔·巴赫金文学史观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学术界对迪尼亚诺夫文学史观与巴赫金文学史观都有研究,然而大多是分别研究,很少有将二者的文学史观
【“心”问题之做不做“速成”的妈】    22岁半,我与他初相见。  23岁,我做了他的新娘。  24岁,我当了妈。  同事们瞠目再瞠目,戏笑我是速成婚姻,速成的妈。我笨手笨脚地掂着小baby,回答得气壮山河:爱情来了,谁能挡住?同理,孩子来了,亦然。  话是响当当,铮铮有声,现实可没说话这么轻松。老公长我两岁,结婚时,刚满25,业未立,家先成了,并且很快又当了爸。这一系列的身份飞转,他完全无法适
西王母是中国古老女神之一,西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重要的组成部分。西王母神话从最初的形成,流变都与中国的历史、民族、地理等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信仰习俗、民间文学、绘画、建
大家知道智商、情商、健商,你知道还有一个“睡商”吗?“睡商”这一概念,是一位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与其智力及健康状况的比例。睡眠质量越高意味着睡商越高。  那么,你想做一个高“睡商”的人吗?还是先来全面了解一下它吧——    【睡商的时代背景】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调查显示,目前有40%的人睡眠严重不足,有80%的人忍受着睡眠差带来的疲劳,有50%的人忍受着睡不好觉引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