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馆机是江户后期卓越的汉诗人,曾受到“领袖后进者四十年”和“学者仰之如泰斗”的赞誉。《晚唐十家绝句》是一部由馆机编选而成的专选晚唐七绝的诗歌总集。其特殊性一方面在于馆机的日本汉学家身份,另一方面也在於这一选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选本本身的个性。本篇论文以《晚唐十家绝句》为研究对象,从编选地位与选诗来源、编选特征、编选背景与动机、馆机七绝创作与《晚唐十家绝句》的关联、编选意义五个方面对其加以研究。具体的章节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介绍馆机及《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地位与选诗来源:馆机作为江户后期出色的汉诗人,其突出的文学贡献不仅在於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汉诗,且在於以中晚唐绝句的系列编选为主要方式的唐诗经典的传播和审美趣味的引领。而依据《全唐诗》编选而成的《晚唐十家绝句》因刊刻次序之前列、选诗意图之明晰与所选诗歌价值之重要,在馆机的中晚唐绝句选系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第二章分析《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特征:体裁上,专选七绝,这与平安朝以来七绝在日本受容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日本汉诗发展下七绝艺术的日益成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入选诗人方面,侧重於杜牧、陆龟蒙、韦庄的七绝创作,同时十位诗人的七绝诗作普遍性地具有“清丽”的特点;题材上,侧重於写景、咏物、怀古类的诗作。从总体来看,所选的大多数诗格局不大,呈现出私人化的情感特征;在艺术风格上,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吐露出哀伤愁苦的情绪,而在色彩搭配、设景造境、语言风格上又表现出清丽自然的特征。
第三章寻绎《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背景与编选缘由:馆机以《晚唐十家绝句》为代表的中晚唐诗歌编选既立足于日本悠久、深厚的唐诗受容积淀,也与江户时期由萱园派宗唐转向性灵派宗宋的诗学思潮息息相关。而馆机深厚的晚唐诗学习底蕴、对晚唐诗歌审美与诗史价值的认可、以宗唐为核心贯通唐宋的学诗意图则构成该选本产生的直接动机。
第四章分析馆机《柳湾渔唱》中七绝的艺术特征:在题材上,写景题材最为突出,其次是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再次是咏物与寄赠诗,并普遍地呈现出写作对象细小、笔法细致的特征,契合日本本民族的审美传统;在艺术风格上,馆机的七绝创作形成了澹雅平和、率真自然的独特诗风。整体看来,馆机的七绝创作体现出与《晚唐十家绝句》审美风格的相似,同时存在着民族性与个性化的审美品味。
第五章总结《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意义:首先,晚唐绝句影响了馆机汉诗创作的体裁、题材及风格倾向,《晚唐十家绝句》无疑寄托了馆机的诗歌审美理想;其次,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该选本促进了晚唐七绝在日本的传播和受容。其时,该选本得到很多日本汉学大儒及诗坛名流的推举,并大量刊刻,受到社会普遍重视,体现出江户后期的日本诗坛跨越“四唐”正变甚至唐宋界线,以更为宏通的接受视野学习中国诗歌的文坛风尚;最后,《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作为一项目的明确的文学活动,既是江户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缩影,也是馆机以日本本土文化观照晚唐诗歌作出的选择,体现出其时日本在接受中华文化的同时追求自身独立性的特征。
第一章介绍馆机及《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地位与选诗来源:馆机作为江户后期出色的汉诗人,其突出的文学贡献不仅在於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汉诗,且在於以中晚唐绝句的系列编选为主要方式的唐诗经典的传播和审美趣味的引领。而依据《全唐诗》编选而成的《晚唐十家绝句》因刊刻次序之前列、选诗意图之明晰与所选诗歌价值之重要,在馆机的中晚唐绝句选系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第二章分析《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特征:体裁上,专选七绝,这与平安朝以来七绝在日本受容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日本汉诗发展下七绝艺术的日益成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入选诗人方面,侧重於杜牧、陆龟蒙、韦庄的七绝创作,同时十位诗人的七绝诗作普遍性地具有“清丽”的特点;题材上,侧重於写景、咏物、怀古类的诗作。从总体来看,所选的大多数诗格局不大,呈现出私人化的情感特征;在艺术风格上,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吐露出哀伤愁苦的情绪,而在色彩搭配、设景造境、语言风格上又表现出清丽自然的特征。
第三章寻绎《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背景与编选缘由:馆机以《晚唐十家绝句》为代表的中晚唐诗歌编选既立足于日本悠久、深厚的唐诗受容积淀,也与江户时期由萱园派宗唐转向性灵派宗宋的诗学思潮息息相关。而馆机深厚的晚唐诗学习底蕴、对晚唐诗歌审美与诗史价值的认可、以宗唐为核心贯通唐宋的学诗意图则构成该选本产生的直接动机。
第四章分析馆机《柳湾渔唱》中七绝的艺术特征:在题材上,写景题材最为突出,其次是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再次是咏物与寄赠诗,并普遍地呈现出写作对象细小、笔法细致的特征,契合日本本民族的审美传统;在艺术风格上,馆机的七绝创作形成了澹雅平和、率真自然的独特诗风。整体看来,馆机的七绝创作体现出与《晚唐十家绝句》审美风格的相似,同时存在着民族性与个性化的审美品味。
第五章总结《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意义:首先,晚唐绝句影响了馆机汉诗创作的体裁、题材及风格倾向,《晚唐十家绝句》无疑寄托了馆机的诗歌审美理想;其次,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该选本促进了晚唐七绝在日本的传播和受容。其时,该选本得到很多日本汉学大儒及诗坛名流的推举,并大量刊刻,受到社会普遍重视,体现出江户后期的日本诗坛跨越“四唐”正变甚至唐宋界线,以更为宏通的接受视野学习中国诗歌的文坛风尚;最后,《晚唐十家绝句》的编选作为一项目的明确的文学活动,既是江户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缩影,也是馆机以日本本土文化观照晚唐诗歌作出的选择,体现出其时日本在接受中华文化的同时追求自身独立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