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区儿童青春期发育现状,进一步了解青春期发育提前与情绪症状的关联;探索HPA轴基础功能在青春期发育提前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整群选取马鞍山市花山区3所小学2~5年级所有学生。开展学生与父母问卷调查、体格发育检查、青春期发育检查、清晨唾液收集。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体力活动、视频时间(周末和上学日)、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经济状况、情绪症状等。抑郁症状采用苏林雁翻译并修订的《心境与情绪问卷-儿童版》,得分≥19分界定为抑郁症状;青春期发育提前采用是《青春发育量表》。体格发育检查评估身高、体重、腰围、体成分以及青春期发育状况;采用唾液收集管采集儿童清晨觉醒唾液,用ELISA方法测量皮质醇(cortisol)水平。结果1 553名儿童参与了所有项目调查,其中男童862人(55.5%),女童691人(44.5%)。自评青春期发育提前儿童251人(16.2%),其中女童122人(14.2%),男童129人(18.7%),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5.771,P<0.018);自我报告抑郁症状的儿童276人(17.8%),男童抑郁症状报告率(21.8%)显著高于女童(12.7%)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21.613,P<0.001)。自评青春期发育提前男童抑郁症状报告率高于自评发育未提前组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15.045,P=<0.001);自我报告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女童抑郁症状报告率显著高于自我报告青春期发育适时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9.585,P=0.0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自评青春期发育提前是男女童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907,95%CI:1.449~2.510)。控制父、母文化程度、独生子女、体力活动(大强度、中等强度及户外活动≥30min)、高视频时间及BMI等,结果表明自评青春期发育提前是男、女童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男童:OR=2.326,95%CI:1.512~3.576;女童:OR=1.999,95%CI:1.188~3.361);而并未发现唾液皮质醇水平与儿童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男童:OR=1.001,95%CI:0.999~1.003;女童:OR=0.999,95%CI:0.997~1.002);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唾液皮质醇水平在青春期发育提前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显著性(F=1.528,P=0.217)。可增加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青春期自评发育的关联性。结论自评青春期发育提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于自评发育适时组;本研究结果未显示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结果显示,青春期发育提前和皮质醇水平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无关联,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纵向研究进行验证这些假说并对其可能的机制给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