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落构建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分析群落构建中的生境过滤、竞争排斥以及随机过程,能够深入理解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的3个5.2 hm2样地(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椴树红松林)为平台,基于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APGⅢ)构建系统发育树和7个关键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氮磷比、最大树高),结合环境数据,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7个植物功能性状都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受系统发育历史影响;(2)随着演替的推进群落系统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由聚集走向发散;随着径级的增加,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的聚集程度减小,表明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和径级的增大,竞争性排斥的作用逐渐明显;(3)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聚集到发散,说明在小尺度上主要是生境过滤作用占主导,而大尺度则主要是扩散限制和竞争排斥作用。(4)演替的早期阶段,种子的扩散限制和生境过滤共同作用于群落构建;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逐渐趋于稳定,竞争排斥作用在原始椴树红松林的群落构建中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