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侵袭及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参与肿瘤细胞对基底膜(BM)和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对MMPs起抑制性调节作用。TIMPs和MMPs的平衡是影响肿瘤演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肠癌进行MMP-9、MMP-2和TIMP-1、TIMP-2染色,以探讨MMPs、TIMPs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大肠癌标本5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往论文抗MMp一9、MMp一2和TIN田一1、TIN田一2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所购抗体均为工作液,浓度为1:50,取正常大肠粘膜加PBS作阴性对照,用胃癌组织作阳性对照,染色结果两组间比较采用Malin一wllituey检验、多组检验采用Kruskal一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 .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正常大肠粘膜均未见MMPs及TIMPs有阳性表达,在癌组织中可见阳性细胞呈棕黄色,癌组织周边间质细胞散在阳性,胞浆呈棕黄色。MMP一2在无转移组20例中11例阳性,阳性率为55%,在转移组30例中阳性数为24,阳性率为80%,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u=2.595P二0.009)。MMP一9在无转移组20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为45%,在有转移组30例中28例阳性,转移率为93.33%,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u=4.457P<0.001)。TIMP一l在无转移组 20例中15例阳性,阳性率为75%,有转移组30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为30%,两组阳性率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u=3.595P<0.001),TIMP一2在无转移组20例中有16例阳性,阳性率为80%,有转移组30例中8例阳性,阳性率26.67%,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u二4.420P<0 .001)。 3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往论文 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MMPs与TINIPs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MMPs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正相关,TIMPs与大肠癌的转移呈负相关。 讨论: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需两次侵袭周围组织,两次穿越血管和淋巴管基底膜,而BM和ECM成份构成的组织学屏障,限止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BM和ECM的主要成份是W型胶原,MN[Ps通过破坏基质的降解平衡,促进癌细胞突破BM和ECM构成的组织学屏障,侵袭周围组织并转移至远处。TIMPs是MN于s的天然抑制剂,存在MMPS的地方,一定存在TIN[Ps,TIN田s与活性MMPs不可逆的结合,抑制MMPS对基底成份的降解活性,目的认为肿瘤细胞降解BM及ECM的潜力受MN于s和TIN田s平衡的调节。目前,天然的TIN[Ps很难获得,但人工合成的MMPs抑制剂已产生,它可显著抑制动物体内原发肿瘤的生长,局部侵袭和转移,这将为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