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与症解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各种政策能否得到预期的效果关键看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与否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既得成就的巩固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政策执行是一个过程,它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消极因素对公共政策执行产生侵扰,引发公共政策执行变异的产生,从而使公共政策执行发生“梗阻”和“再生性梗阻”,影响公共政策的效果。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之后,要根据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或修正,完成政策的再决策,进入下一轮的政策执行。因此,公共政策执行梗阻并非一次性形成和一次性症解的,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反复博弈和修正的过程,即,决策——执行——梗阻——症解——再决策——再执行——再生性梗阻——症解。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的产生既有公共政策本身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主体、客体和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鉴于公共政策执行对于社会发展、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变异,本文采用系统论分析的方法,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客体和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对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的再生性梗阻和落实的再生性梗阻现象的主要环节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成因,寻求其症解的“良剂”,以期为我国新时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概述。首先界定论文写作相关的概念,介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接着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的特点、表现和主要环节。第三部分利用系统分析法对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的原因进行探析。分别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客体和政策执行环境等几方面分析产生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的原因。第四部分从“防”、“治”结合的理念出发,从两个方面提出对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这一“顽疾”进行“症解”——政策执行前的“防”,即提升政策自身的质量,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和完善政策执行体制;政策执行中的“治”,即优化政策执行环境、改进政策执行方式,大力推广实行大部制和健全政策执行监督制度。文章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组织层次的技术采纳理论对G2B电子政务的强制性采纳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总结,结合政府强制推广这一特殊的采纳条件,找出可能影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整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在分配过程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将对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有效性、合法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
政治冲突是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的稳定和秩序,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局面通常以冲突的有效调控为其基本标志。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政治冲
俄国民粹派是近代俄国史上一个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的政治团体。其名称来源于19世纪70年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所掀起的“到民间去”运动。俄国民粹派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对近
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背后,企业部门资金流动结构性趋紧,境内融资成本整体上升。而境外利率持续超低水平,境内外正利差扩大,且人民币汇率
针对压力容器设计相关内容,侧重安全阀选用和安装,做了简单的论述。若安全阀选择不合理或者安装质量把控不当,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安全阀选用和安装要点
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与灵魂,它在人类公共行政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的研究是当前行政学界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一课题在理论层面上也涵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伦理制度受到冲击,新的伦理制度还未完全确立;在行政领域又屡次出现贪污、腐败等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从而促使了学者对行政伦理问题的关注和研
直线电机直接将电能转换成直线运动,在快速响应能力和精度等方面都具有普通伺服驱动机构难以匹敌的优势。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进给系统已成为高速精密机床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介绍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从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利用率等方面说明该系统关键技术实现方式,分析系统应用情况及效果,认为风电场远程监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