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呼吸机诱导肺损伤动物模型中的长链非编码RNAs提示其潜在炎症作用目的:目前,呼吸机诱导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炎症中的关键调节因素仍未明确。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炎症反应;然而,他们在VILI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取VILI小鼠动物模型与对照小鼠的肺组织运用转录组测序进行lncRNAs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s)的转录组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我们对lncRNAs与mRNAs表达谱及相关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并对VILI模型组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进行多重比较。通过转录组测序和qRT-PCR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最后,我们进行lncRNAs-mRNAs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并分析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成果:差异表达的mRNAs,lncRNAs-mRNAs共表达网络分析,以及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分析表明其主要在免疫系统调节/炎症过程、应激反应和炎症通路中富集。同时,我们发现一条名为Gm43181的lncRNA可能通过与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的相互作用参与 VILI 中粒细胞活化。结论: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 VILI中涉及炎症反应的差异表达lncRNAs,lncRNAs介导的调控机制可能会导致VILI的炎症损伤。第二部分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呼吸机诱导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呼吸机诱导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小鼠模型病理生理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给予大潮气量(20 mL/kg)机械通气4 h建立VILI小鼠模型。使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小鼠模型(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骨髓中炎症诱导的 MDSCs(inflammation-induced MDSCs,iMDSCs)。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VILI模型组(VILI组),及过继iMDSCs的VILI组(iMDSCs+VILI组)。在小鼠行机械通气前1 h通过球后内眦静脉丛过继iMDSCs,麻醉,气管插管并维持自主呼吸的Control组与对照VILI模型小鼠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在过继6h后,取各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与肺组织进行检测,包括:BALF中蛋白浓度,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与MCP-1水平,白细胞数量及肺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成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VILI组小鼠具有典型的肺损伤表现:BALF中总蛋白量、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肺部具有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肺泡间隔增厚及肺泡结构破坏加重等。上述各种肺损伤指标均在VILI小鼠过继iMDSCs后显著降低(P均<0.05),肺组织病理损伤获得显著减轻。结论:MDSCs可减轻VILI小鼠的肺部炎症损伤,对今后VILI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