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三种豆科植物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植物以其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广泛的环境适应能力,始终都是全球多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荒漠沙地中的蒙古岩黄耆(Hedysarum mongolicum)、细枝岩黄耆(Hedysarum scoparium)、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凭借其根系萌蘖能力强、主根深入地下、并能够与土壤中的固氮菌共生固氮等优良特性,在固持土壤、改善土壤肥力、防风固沙、区域植被恢复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积极参与着植物-土壤交互过程中重要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影响并调节着植物的生长。但目前多数研究通常只关注植物生理生化在养分循环中的一个或相对较少的过程,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发挥的影响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评估不同根系区位类型(即根系内、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应用16S r 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常规土壤理化指标测定法对毛乌素沙地的三种旱生豆科植物根系区位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以及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表征;并探索了三种旱生豆科植物对根系内生菌的筛选富集过程;最后确定了与这三种豆科植物植物生长发育紧密相关的核心细菌群组。主要结论如下:(1)荒漠旱生豆科植物根系区位间营养元素的含量总体在灌丛下与灌丛间的土壤中表现出营养元素向根际处显著富集的趋势(P<0.05)。根系内生菌群落的多样性远低于灌丛下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三种荒漠豆科植物根系样本与灌丛下土壤样本的alpha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别,灌丛下土壤样本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植物根系样本,并都在根际土壤达到了最大值(P<0.05)。植物种和植物根系区位类型共同影响着灌丛下与灌丛间土壤细菌群落的菌种丰度和多样性水平,但根系区位类型发挥着主导作用。土壤pH值和土壤全氮含量是三种荒漠旱生豆科植物根系区位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2)旱生豆科植物根系内生菌群落在门水平,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构成,这些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累计占到各根系区位内细菌群落总量的96-99%以上。旱生豆科植物通过根系区位对特定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的层级富集作用。(3)旱生豆科植物通过根系区位对土壤中特定的优势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的由灌丛间空白土向根系内逐级筛选富集作用,而另一些优势细菌类群在根系区位间却呈现出由灌丛间空白土向根系内的逐级显著减少的趋势(P<0.05)。根系区位间细菌群落共网络显示,根系区位间的特定优势细菌类群与宿主植物或其他细菌物种存在复杂的生物交互关系,进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着整个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的装配过程,并且三种旱生豆科植物-核心细菌群组的构成菌物主要是被寄主植物筛选诱导并同步富集的。三种豆科植物根系区位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群组主要来自于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Gemmatimonadetes三个优势菌门。(4)植物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系组织内和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根系、根际土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受营养元素和土壤水的影响较大,根区土和灌丛间空白土中的细菌群落则主要受铵态氮和pH的影响。根系区位间被植物根系筛选富集的核心细菌群组成员主要受来自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的影响,而在根系中相对其他三个根系区位减少的一些核心细菌群组成员则主要受铵态氮和pH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三种旱生豆科植物根系区位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现状及其结构组成,发现旱生豆科植物通过根系区位对土壤中有益细菌微生物存在层级筛选富集机制,并探究了荒漠豆科植物根系区位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这为荒漠生态植被恢复提供了一个基于荒漠旱生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交互性作用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是地质历史中的一段重要变革期,这段时期见证了罗迪尼亚大陆最终的解体并伴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聚合,同时也见证了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然而,寒武纪的真极移假说尚存在很大争议。导致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的古地磁数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且年代约束较差,而反对者认为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的真实性取决于古地磁数据的选取。检验真极移
树木结构的建模不仅增强了三维场景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科学管理森林植被的有效方法。传统树木建模方法缺少描述树木枝干几何结构的详细信息,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点云包含了各点间的相对位置、局部拓扑结构和整体几何形状等空间信息,为重建精确的树木结构提供了详细信息。目前树木建模研究缺乏关注重建树木结构的精细程度和几何精度,算法通用性差,容易产
灾害通常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灾害虚拟地理环境可直观展现灾害区域当前、过去和未来情况,可为灾害应急相关的各类人员提供直观的信息支持与决策分析功能,这对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各种潜在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灾害虚拟地理环境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面对灾害应急响应时仍存在移动性不足、沉浸感弱、缺少场景协同可视化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撑空间异地分布的不同用户更快、更好地感知与认知灾害环境。针对上述问题
青藏高原草地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出现多种退化斑块,氮素是影响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发展的关键因子。改变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氮含量是探索退化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机制的有效途径。氮添加在改变高寒退化草地土壤环境的同时,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高寒退化草地脆弱性高、敏感性高、稳定性低、环境条件恶劣,退化和氮添加对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驱动机制极为复杂。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微生物
学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物种丧失的加剧,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探讨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是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围绕森林生态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温带次生林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刺激响应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医疗器械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众多的生物医用材料中,天然多糖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安全性等优点备受关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GLP)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传统医疗中通常被直接用作药物或参与辅助治疗。
学位
目前,传统动态搅拌技术存在对沼气工程产气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既难以解决好高浓度、高固含率、高有机负荷率的多种混合物料稳定发酵,又难以实现低能耗投入、高产气率、短发酵周期的生产要求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多相流原理与传统的动态搅拌技术,设计建造了直径为0.3 m,总高度为1.35 m的流态化搅拌厌氧发酵反应器(FMAD),反应器在结构上分为流化床水室、发酵空间与沼气空间,以实现沼液循环流化厌氧发酵进程
制动捕获是火星环绕探测的关键动作,如何耗费更低的推进剂且能够安全、快速地实现捕获是未来大型火星探测任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气动捕获充分利用了火星大气的减速作用,降低了推进剂需求,缩短了飞行时间,有望顺利解决上述难题。高效、精确、鲁棒性强的制导算法是实施气动捕获的关键。本文以未来的火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火星等任务为背景,面向工程应用需求,深入研究了基于升力控制、连续阻力控制和离散阻力控制三种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