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字类小说是朝鲜古代小说中的一个类型,它的特点,一是具有梦幻结构,二是大量运用场景叙事。本文认为梦字类小说的梦幻结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作家要表现的主题是朝鲜时代士大夫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梦字类小说主要运用场景叙事的手法,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又以中国为时代背景和地理背景,把中国文化因素、地理因素作为场景描写的道具,整部小说都在写中国人物和中国故事,这与朝鲜作者要表现的主题--“自我的理想人生模式”存在着错位。于是笔者从场景叙事入手,探讨了梦字类小说的作者为何运用中国场景叙事,中国场景与作品的主题和艺术审美之间有何关联。本文以“比较文学变异学”为指导,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法,通过文本细读,归纳梦字类小说中中国场景的具体类型,从中探求梦字类小说如何转化中国文化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偏见,客观看待朝鲜小说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事实,通过探讨梦字类小说与中国场景的关联,尝试着揭示朝鲜民族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再创造过程;又不局限于文本,把其置于东北亚文明历程的大背景下,从中国小说在东亚流布的事实和传播的多重形态、朝鲜小说本身的内在规律和朝鲜17世纪以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考察朝鲜作家创作及朝鲜读者接受梦字类小说的特殊心理,最终的写作目的是从联系中找出差异,更清晰地突出朝鲜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梦字类小说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第二章指出了梦字类小说的主题是借梦来表现朝鲜时代士大夫们的理想,并从作品结构上说明了理由;第三章写梦字类小说中的中国场景,指出朝鲜作者运用中国场景叙事时,对中国文化因素是有选择的,他们对中国文化某些方面的偏爱和再解释直接表现了朝鲜人接受中国文化具有自主性和再创造性,说明了文化的传播具有变异性;第四章写梦字类小说的艺术特色,着重说明了中国场景描写的艺术特色;在结论中,指出梦字类小说运用中国场景的文学作用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