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是鄂、豫、渝比邻地区的中小城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夏粮十大优高产区之一,芝麻三大产区之一,国家重点发展的二十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茅,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地层为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类,且山高温低,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土质差,有机质含量低、孔隙度小,水分蒸发快,恒旱恒涝:植被分布多样性,及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使得襄樊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抗旱减灾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分析鄂西北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旱灾入手,剖析了旱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降雨偏少,气温过高,蒸发量偏大,风力偏强;地形呈"凹"字形结构,且地下溶洞暗河多,天生坑穴分布广,水资源供需不足,水资源的恶化等原因,进而提出了治理旱灾的对策及措施.形成干旱有六种因素:气候因素、地理因素、水资源因素、水土流失因素、水污染因素和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因素.提出了治理干旱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对策.工程措施包括:水源工程建设、节水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建设、水污染治理.非工程措施包括:强化抗旱意识、统一管理水务、编制抗旱预案、推行节水技术、发展避实施人工增雨、增加抗旱投入、调整水费价格、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五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