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人类的诞生、生存、劳作等一切社会活动都伴随着创伤的发生,纵观历史,对于创伤的认识和处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伤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和“发达社会的疾病”,成为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颌面部创伤也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合并伤多、伤情危重、趋于年轻化等等。目的:了解全面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诊治状况。材料和方法:利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面部骨折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报告和术后临床诊断从中筛选出全面部骨折患者18例;通过阅读其完整的病程资料完成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致伤时间和原因、全身合并伤、治疗时机、骨折部位、治疗过程等情况,研究分析全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表现和治疗特点;最后通过患者术后病程记录和3、6、12个月的随访记录,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面部骨折患者473例,男性373例,女性100例,男女比例3.73:1,从中筛选出全面部骨折患者计18例,占全部面部骨折患者的3.8%(18/473),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男女比例8:1。发病年龄在20-56岁之间,平均年龄34.7岁,30-39岁(50%)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发病时间集中在8、9月份,占38.9%(7/18),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占72.2%(13/18),居首位。面部合并伤以眼部损伤最多见,占61.1%(11/18),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全身其他部位合并伤以颅脑损伤为主,占66.7%(12/18),其次为肺挫伤。面部骨折部位多发,人均骨折7.4处,骨折部位除颧骨、上下颌骨外,以鼻眶筛区复合骨折最常见,其次为鼻骨骨折;18例患者均全麻下行面部骨折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对其中5例伴有严重全身合并伤的患者实施科室间联合手术,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面骨骨折手术复位的术前时间,使得占77.7%的患者能够在二周内接受颌面骨骨折复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平均时长5h,手术费用平均达55000元左右;住院时长12至59天不等,平均时长4周,所有患者对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状况表示满意,随访一年期,90%以上达到理想状态。结论:1.全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8、9月份为高发时间段,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2.全面部骨折多合并明显的眼部损伤,主要表现为复视;全身合并伤以颅脑损伤为主,这也是导致面部骨折手术复位延迟的首要原因。3.全面部骨折患者急诊救治以抢救生命为主,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救治;学科间的联合手术,有利于早期完成面部骨折的复位固定,提高临床疗效。4.鼻眶筛区是全面部骨折常见骨折区域,其结构复杂,且包含眼、鼻美学器官,缺少固定的复位参照,外形恢复难度大,是导致手术时长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5.下颌骨固有的解剖外形和解剖学位置对于全面部骨骨折复位顺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