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降解及迁移行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虫硫磷(O,O-二乙基-O-(2,4-二氯-6-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杀螨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多种刺吸式害虫和螨均具有良好防效。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关该药剂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因此,对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硝虫硫磷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降解及迁移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药剂的安全使用及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硝虫硫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建立了硝虫硫磷的前处理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尤尼科紫外扫描仪UV-2100对该药剂进行了扫描,确定其最大吸光波长为194 nm,次吸收波长为220nm,综合考虑灵敏度和杂质的影响,论文选择了次吸收波长为紫外检测波长。色谱柱选用Venusil C18 250 mm×4.6mm;流动相选用乙腈和水,综合考虑基质分离效果、峰高响应值和出峰时间,流动相比确定为乙腈∶水=70∶30,在以上分析条件下,出峰时间为6.69min。在试验所设前处理及HPLC检测方法下,硝虫硫磷的添加回收率为98.4%~100.2%,变异系数为0.515,小于CIPAC的要求,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相关要求。2硝虫硫磷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采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平衡震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测定了硝虫硫磷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表面吸附作用为主;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硝虫硫磷的吸附容量存在差异,吸附大小能力依次为:四川灰棕潮土>广西砖红土>辽宁褐土>山西黄壤>山东黄土>重庆紫色土;进一步分析显示,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容量大小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吸附常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硝虫硫磷在6种土壤中的解吸通常存在滞后现象;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具有较低的解吸作用,且滞后现象明显;解吸常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3硝虫硫磷在6种土壤中的迁移特性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虫硫磷在6种土壤中的移动速率的大小表现为:重庆紫色土>山东黄土>山西黄壤>辽宁褐土>四川灰棕潮土=广西砖红土。从结果可以看出,有机质含量高、粘粒多的土壤中,硝虫硫磷的迁移速率慢,所用迁移时间长,反之则快;硝虫硫磷在四川灰棕潮土和广西砖红土中属不移动农药,在其余4种土壤中属不易移动农药,即该药剂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不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4硝虫硫磷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及影响因子硝虫硫磷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速率依次为辽宁壤土(11.63×10-2>四川粘壤土(10.75×10-2)>重庆砂粘壤土(7.82×10-2)>山东砂壤土(7.21×10-2),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0d、6.6d、8.9d、9.6d,表明硝虫硫磷在土壤环境中属于易降解农药。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硝虫硫磷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含量相关性不大。土壤微生物的存在可加快硝虫硫磷的降解;药剂添加浓度和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对硝虫硫磷在土壤中的降解均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湿度及药剂添加浓度的增大,药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增加。
其他文献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增长,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检验外资银行相关理论的实验样本。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的数据,在分解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实
价值投资一直备受推崇,但投资者却很迷茫,不知如何恰当应用。本文根据价值投资的理念,以报表调整、ROIC、增长率、自由现金流、折现率为基础,研究了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公司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生态环境制约着整个地区的健康发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作为改善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
在21世纪,环保工作者们对红树林湿地以及红树林中具有海洋污染生物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红树林区微生物在石油污染压力下的细菌
<正>患者,男,37岁。因冠状沟及阴囊多个无痛性溃疡及肛周灰白色赘生物30余天,于2004年5月来诊。该患为农民,无配偶,曾在广东省打工一年余,于一个月前回本地,有多次非婚性生活
会议
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深海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能分泌大量具有较强絮凝能力的胞外多糖(EPS)。本论文对EPS SM9913的絮凝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
近年来,纳米科技的蓬勃发展将颗粒乳化剂的研究热点从传统乳化领域拓展到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颗粒乳化剂体系也从最初的无机颗粒拓展到有机/无机复合颗粒乳化剂、聚合物颗粒
出于对节约石油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考虑,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代替石油化学品生产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弹性体是一类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材料,但是绝大
<正> 多数人体解剖学教科书及参考书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始部位的描述均较一致,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除涉及该动脉的传统描述外,主要着重论述一般较少记载的变异及与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