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监控中信息聚合和存档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获取、保存资源和平台的信息,为网格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控制提供支持。目前的网格监控系统在信息处理问题上存在聚合信息不全面,聚合方式简单,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存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监控系统中各方面监控信息有效的实时聚合以及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存档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网格监控信息聚合和存档机制是监控信息处理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中,网格监控信息在客户端的聚合要求客户端能通过订阅/通知机制实时获取和显示集群上复杂的监控信息。网格监控信息聚合客户端不仅集成了对各种资源信息的订阅及图形可视化监控技术,还实现了对网格服务、网格用户、网格作业、网络状态等信息的可视化监控。从监控结点上探测的监控信息在客户端聚合的同时,还需要在存档服务器进行备份。网格监控存档机制即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服务,包括对数据采取合理的分类和压缩策略,有效地减小数据传输规模,降低网络负载。数据分类的目的是将海量的原始监控数据进行分类并计算合适的压缩比例,为之后的数据压缩做准备。数据压缩策略则采用压缩比例大的采样压缩策略,并设计了包括峰值集中索引算法、自适应采样压缩算法在内的几种行之有效的索引算法。通过功能测试,展示了该网格监控系统高效的信息聚合技术,包括实时的监控信息汇聚、监控信息与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良好的整合效果、动态的集群状态及网络状态监控、网格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等。通过性能测试,显示了存档机制中分类算法高效的性能,压缩算法低复杂度(≤nlogn)的时间消耗和良好的压缩效果,在不影响时间序列波动性的前提下压缩比例高达95%。由此,证明了该信息存档机制合理和高效的设计思想。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爆增,人类从中获取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从全文中获得信息,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DBMS)解决起来比较低效的问题。全文检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设计作用日趋重要,微体系结构验证平台为研究和设计微体系结构提供了支撑环境。目前,现有的微体系结构开发验证平台大都存在成
P2P(Peer-to-Peer)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通过节点之间的直接交换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共享。P2P网络分为非结构化P2P网络、结构化P2P网络和松散结构化P2P网络。由于非结构化P2P网
工作流技术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过程管理最终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本文研究数据交换的问题,其目的是为实现各“信息孤岛”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数据交换中关键的两点是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异构问题及交换过程的动态配置问题。针对上述两个
随着GIS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诞生了WebGIS技术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现有的GIS系统相对封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信息共享,阻碍了GIS社会化、大众化
随着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在2008年,国家对电信运营商再度整合重组,电信市场形成了一种相对均衡的电信、移动、联通三方旗鼓相当的全业务运营竞争格局。中国电信的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QoS)的需求越来越高,当今高速网络中的多媒体应用不但对网络有很高的带宽要求,而且要求信息传输的低延迟和低抖动等,需要提供端到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处理各种监测对象的信息,在军事、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前沿研究热点之一。
作为石油技术开放标准协会(POSC)所采用的一项行业标准,国际上,CGM图形格式文件是石油勘探软件的最重要的输出形式,在国际化与本地化几近成为同一个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