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水化作用对低灰比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水灰比/水胶比水泥基材料结构密实,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在国防、核电、海洋工程等特种混凝土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通常含有大量未水化水泥颗粒,外界水分进入基体内部,与未水化水泥发生再水化反应,再水化产物体积膨胀可能会导致硬化水泥石开裂,影响水泥基材料长期服役性能。本文考虑水灰比、温度和养护环境等影响因素,研究了再水化作用对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结合水化程度、X射线衍射和孔结构分布,分析再水化作用的影响机理,并建立再水化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 30℃水浴浸泡模拟再水化条件下不同水灰比水泥净浆试件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水化程度、孔结构变化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水灰比0.15、0.20、0.25、0.30和0.40试件水化程度随再水化时间增大而增大,水化程度增长率随水灰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水灰比0.25试件水化程度增长率最高,再水化360d不同水灰比试件水化程度增长率最高为35.82%;不同水灰比水泥基材料强度变化规律可分为三类:超低水灰比(0.15)水泥基材料未见明显损伤;低水灰比(0.20、0.25)水泥基材料在再水化作用下可分为修复-损伤-再修复三个阶段;高水灰比(0.30、0.40)在再水化长期作用下也会出现损伤;修复阶段孔隙率降低,最可几孔径直径减小,损伤阶段孔隙率升高,最可几孔径增加。(2)分析了温度和养护环境对再水化作用的影响。20℃、30℃、40℃、60℃和80℃水浴浸泡环境下,水灰比0.20试件水泥净浆试件强度变化可分为修复-损伤-再修复三个阶段,相同再水化时间试件水化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再水化加速试验建议温度为60℃;室内自然条件下(无外界水)再水化难以进行,外界水分是再水化发生的重要条件。(3)通过XRD试验分析了未水化水泥中C3S和C2S及水化产物中AFt和CH含量的变化情况。再水化180d时C3S和C2S积分强度分别减小了 18.46%和21.36%,CH含量由12.81%增长到14.32%,水化产物中AFt含量较低,随再水化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再水化作用下,试件水化程度大幅提高。(4)基于水泥熟料矿物独立水化假设,运用R.Krstulovic水化动力学扩散理论,建立了单矿物再水化模型。C3S和C2S在再水化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其再水化速率远高于C3A和C4AF;单矿物再水化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不同再水化时间C3S和C2S水化程度增量;不同温度水浴浸泡条件下,C3S和C2S再水化反应系数KD1和KD2 满足 Arrhenius 定律。
其他文献
企业创新被看作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创新具有外部性,政府资助企业创新作为克服市场失灵、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
从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包括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1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5-羟基-α-杜松醇(1),1S,4S,5S,10R-4,10-愈创木烷二醇(2),4(15)-桉叶烯-1β,6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不同流速注射法在CT肺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治疗疑似为肺栓塞(PE)的病人90例,随机分2组,A组(n=45)采用4.0 mL/s注
第一任中华心理学会的会长张耀翔曾担任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的主编,筹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实验室,主持进行了中国首次民意测验,终其一生都致力于
大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大米质量安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然而,在人们对大米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大米质量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
根据芳烃分子中碳原子所处化学环境的差异,修正分子描述符Randi?连接性指数中碳原子支化度参数δ_i,提出新的分子描述符Modran;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描述符Modran对芳烃分子的化
<正>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作为高中英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语感和语法,则需要合理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英
<正> 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医各家学说的创始人。先生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所不读,业医五十余载,穷治
<正>一辆2007款一汽大众迈腾轿车,搭载使用1.8TSI发动机,配备日本爱信公司TF-60SN(大众命名09G)型6前速自动变速器。故障现象:据用户最初讲,该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大油门加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以其突出的重要性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兽医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