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行行为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的交通出行需求急剧增加。由于小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攀升,造成城市的发展逐渐受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严重等“城市病”的困扰。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寻求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意义。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被广泛推崇。基于此,又由于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模式与城市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论文以人的出行行为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的影响。   论文选取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市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模式逐步演进的现状,分别对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土地利用模式的特征与区别、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城市与社会环境属性特征,以及居民的出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此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对相关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用以验证前期假设,探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通过研究合肥市老城区与新城在土地利用的不同属性对居民出行行为模式产生的作用,论文论证了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属性、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城市与社会环境属性以及居民的个人属性都将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论证出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在改变城市交通发展中并未起主导性作用,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普遍的意识形态都会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特定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合肥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倡导发展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式以及非机动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式,并适度控制老城区与周边新城交通联系通道的土地开发,以期引导城市及交通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还可为我国与合肥市具有同等规模和发展现状的城市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陆续引进各种大型生产设备。但是在机械化进程加快与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因工业噪声而
全球化影响加速,城市风貌日趋一同。黄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也不例外:规模日益扩大,建设日新月异,随之带来的城市风貌同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城市中塑造并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
城市旅游是后工业社会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因此城市游憩商业区(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TBD)这种功能区域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
在中国建筑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之际,前来中国开展设计工作的西方建筑师日益增多。德国建筑素以理性和高性能著称。他们带来了富含哲学养份的“立体的诗篇”,促进着我们民族建筑文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思想、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西方。早在15世纪的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对历史性建筑和重要文物的保护。到20世纪60年代,保护范围逐渐从建筑文物单体扩展为到城镇、乡
随着皖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传统民居的居住功能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人们大量自建新民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建筑技术支持,住宅的建设质量普遍不
随着城市公共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商业广场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作为市民出行的载体,对于城市商业广场发挥其职能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城市
学位
作为以生产为主要目的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无论是其建筑本身还是建筑环境的设计,都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本身受到其工艺功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对其空间布置的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