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的合成其性能的优化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晶石LiMn2O4因其放电电压高,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结构稳定,绿色环保,是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针对尖晶石LiMn2O4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到了对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的发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高密度前驱体的制备:通过共沉淀和二次干燥法制备了高密度的尖晶石LiMn2P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并分别从滤饼含水量,烘干方式,聚沉剂的添加方式的角度对前驱体振实密度的影响进行制备工艺的改进优化。探究出了最佳制备高密度、高纯度前驱体的条件,为合成高性能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前驱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共沉淀法经压滤、二次干燥制备出的锰氧化合物用作合成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在共沉淀过程中,通过添加还原剂水合肼、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添加氧化剂双氧水与空白试验作对比,研究了前驱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烧结合成的LiMn2O4结构与常温、高温下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水合肼和通入氮气都能保证烧结产物LiMn2O4的纯度,并且二者结合可以有效地调产物LiMn2O4的纯度与颗粒粒径大小,并有较高的振实密度,高温高倍率下有较好的放电性能。   3、电极制作细节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在无水乙醇为分散剂进行充分研磨,并选择900℃的条件下烧结15h合成正极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电极的制作细节如超声波分散时间的延长,静置分层,改进碾压方式及烘干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这些细节的改进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4、不同锰源对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使用草酸钠法准确地测定了购买的EMD中MnO2的含量,并使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了Mn2+的含量。用金属锰片和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锰溶液,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为前驱体的合成及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有利于以后实验步骤的科学准确地开展。我们探究了电解二氧化锰用硝酸处理与非处理,自制的硫酸锰和草酸锰对电池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锰源对电池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5、IAMn2O4的掺杂改性的研究:通过共沉淀和二次干燥法,在氮气和水合肼的保护下,通过掺杂铝离子制备前驱体,进而烧结制备尖晶石LiAlxMn2-xO4,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铝含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逐渐变小,晶格的稳定性增强,虽然放电比容量和放电平台有所降低,但高温高倍率的循环性能得到提高,这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安全性问题。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用Li2CO3制备的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相对较高,并且掺杂Al2O3的振实密度相对较高。这些性能的改进将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蔗糖脂肪酸酯基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性、润湿性、增溶性和去污性等特点,可以替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领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
进入21世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课题,我国“十二五”规划将水性聚氨酯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宗旨,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改性的阴
环评和新药研发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环境毒物及药物分子的定量构效研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了热门的研究领域。而分子结构的表征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突破口。拓扑指数法和量子化学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表征方法,其中拓扑指数法计算简便,应用图论方法直接反映分子的结构特征,特别适合小分子的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QSAR/QSPR)研究;与前者相比,量子化学法计算要相对复杂,但在优化分子结构,
随着纳米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介观复杂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一方面,在介观体系中,涨落可以达到十分显著的程度,它使得体系的动力学性质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