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宜昌话的研究,以往并不多见,对其声调的研究更是难觅其踪。宜昌话是笔者的母语,而它给非宜昌人的印象是很像四川话,特别是声调,这使笔者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本文从介绍宜昌话音系入手,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宜昌话声调的特点。将宜昌话声调在横向上与普通话比较,得出了两者调类相同调值不同的结论;也发现了宜昌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古的入声在普通话中派入了三声,而在宜昌话中,除了少数例外,都派入了阳平。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得出了宜昌话声调总体符合西南官话的特征,但是阳平不符合绝大多数的西南官话方言点的阳平调是降调或者折调的情况而呈升调的结论。将宜昌话的声调与在地域上和语感上相近的方言点的声调进行比较,得出了宜昌话的声调体现了宜昌作为川东鄂西交流地特色的结论。因为在阳平方面,宜昌话更像四川话,是个平调;而在去声方面,宜昌话则坚定地体现出了湖北话的特征,不折只升。将宜昌话的声调在纵向上与中古音声调进行比较,得出了入声多归入阳平的结论,并且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特别是进行了宜昌话单字调语音实验,在传统方言学调查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细致地揭示出宜昌话声调的独特之处。在音高方面,传统研究结果认为宜昌话上声是一个降调而本次实验结果则表明宜昌话上声是一个平调。另外,实验表明浊平归阳平的字和入声归阳平的字在调型中一定有某一段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表现为浊平归阳平的往上升而入声归阳平的则往下降。在调长方面,无论男女,上声的调长都是最长的,其次是阳平包括入声归入的那一部分,再次是去声,最短的是阴平。与普通话相比,阴平和去声的调长情况相反,但无论在宜昌话还是在普通话中上声的调长都是最长的。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宜昌话变调的特点较为全面的揭示出宜昌话声调的概貌并且解释了宜昌话声调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