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话的声调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宜昌话的研究,以往并不多见,对其声调的研究更是难觅其踪。宜昌话是笔者的母语,而它给非宜昌人的印象是很像四川话,特别是声调,这使笔者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本文从介绍宜昌话音系入手,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宜昌话声调的特点。将宜昌话声调在横向上与普通话比较,得出了两者调类相同调值不同的结论;也发现了宜昌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古的入声在普通话中派入了三声,而在宜昌话中,除了少数例外,都派入了阳平。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得出了宜昌话声调总体符合西南官话的特征,但是阳平不符合绝大多数的西南官话方言点的阳平调是降调或者折调的情况而呈升调的结论。将宜昌话的声调与在地域上和语感上相近的方言点的声调进行比较,得出了宜昌话的声调体现了宜昌作为川东鄂西交流地特色的结论。因为在阳平方面,宜昌话更像四川话,是个平调;而在去声方面,宜昌话则坚定地体现出了湖北话的特征,不折只升。将宜昌话的声调在纵向上与中古音声调进行比较,得出了入声多归入阳平的结论,并且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特别是进行了宜昌话单字调语音实验,在传统方言学调查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细致地揭示出宜昌话声调的独特之处。在音高方面,传统研究结果认为宜昌话上声是一个降调而本次实验结果则表明宜昌话上声是一个平调。另外,实验表明浊平归阳平的字和入声归阳平的字在调型中一定有某一段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表现为浊平归阳平的往上升而入声归阳平的则往下降。在调长方面,无论男女,上声的调长都是最长的,其次是阳平包括入声归入的那一部分,再次是去声,最短的是阴平。与普通话相比,阴平和去声的调长情况相反,但无论在宜昌话还是在普通话中上声的调长都是最长的。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宜昌话变调的特点较为全面的揭示出宜昌话声调的概貌并且解释了宜昌话声调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其他文献
历史批评学派通过引入文体研究对约伯记的整一性提出质询。从此,如何将约伯记作为一个整一文本来解读成为约伯记研究的热点之一。建立在新批评基础上的文本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
成长的美丽与艰辛是文学作品的母题之一。对于女性而言,成长的过程蕴涵着较多性别文化内涵。它引起女作家们的热切关注,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女性成长出现在众多女性小说中,呈现出
本论文分三部分。首先从总体上介绍莎翁的《暴风雨》。从题材上来看,它属于传奇剧,又称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种类,传奇剧与悲剧和喜剧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的区别。从《暴风
对于王朔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对于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品为依据,从神话原型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王朔
从教20年,终于可以如愿教美术了,有的同事开玩笑说这下你可轻松了,好好享受吧!其实以前我也这么说过别的同事。开始并不觉得什么,玩笑而已,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实在不是个轻
期刊
茅盾作为新文学一代大师的地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到了一些批评者的质疑和否定,这是由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学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茅盾文学作为新文学中继鲁迅之后的又一范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俄裔美国作家,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用两种语言写作的作家之一。并且,正是他用英文创作的小说为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一生经历曲折丰富,思想内敛而复杂,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