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关研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加之国际经济形势的外部冲击,容易造成时序经济变量出现结构性变化,使得我们对经济序列的研究变得更加的复杂。若忽略序列中实际存在的突变点,那么不仅会使得对序列建模的精度有所降低,而且还有可能产生错误结果,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失去现实的经济意义。因此,正确判断序列中是否存在突变点,并将适当的突变点加入到所建模型中以达到修正模型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基于贝叶斯推断的突变点检验方法来实现关于突变点的贝叶斯估计。用贝叶斯推断来检验突变点有很多优点,例如,能够加入先验信息、提高估计的精度、思想简单、能够得到突变点的概率分布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变点等等。在引入基于贝叶斯推断的突变点检验方法后,本文将其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突变点问题的实证研究中。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由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被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却比较低,而且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因而对我国的能源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况且,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了今后几年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化率提高4%,单位GDP能耗量降低16%。所以,研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而且也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不考虑突变点的情况下1952-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量与我国GDP、城市化、工业化、进口、出口等指标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判断其平稳性,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后再探讨我国能源消费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并与下一步考虑突变点情形下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方法构建了我国能源消费量突变点的模型。贝叶斯方法,判断我国能源消费对数序列中是否存在突变点以及突变点个数和位置的判断,并引入了虚拟变量,以各突变点为分界点构建虚拟变量模型,并与之前不考虑突变点的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量产生突变点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理论作用机制。通过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基于贝叶斯推断的1952-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的突变时点只有一个,为1976年。突变点前后国家政策的核心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1952-1976年我国一直处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国家政策的核心工作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的状态,而1976年之后,我国发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最后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量产生突变点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理论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