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大豆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对农村青春期女孩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缺铁性贫血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铁摄入量不足或铁丢失过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因特殊的生理特点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之一。本项目旨在探讨补充大豆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对农村青春期女孩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  方法:  在青岛市农村地区选取两所小学,募集10~14岁女孩264名,血红蛋白浓度均大于70g/L。收集粪便,检测肠道寄生虫卵感染情况,给予阳性感染者药物驱虫治疗,确保实验开始前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感染寄生虫。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豆芽豆浆组(86人):补充100mL豆芽豆浆(含大豆20g,蛋白质7g,铁2.5mg),并进行寄生虫防治知识教育;大豆组(88人):补充20g大豆(含蛋白质7g,铁2.5mg),并进行寄生虫防治知识教育;对照组(90人),补充100mL大米粥(含蛋白质1.1g,铁0.1 mg)。膳食补充每天一次,每周5天,共20周。干预前,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寄生虫知识知晓率。干预后,调查研究对象的寄生虫知识知晓率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收集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测寄生虫卵的感染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浓度,计算贫血患病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受体、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在身高、体重和BM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各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血红蛋白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5 g/L和5.3g/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1.1%和13.0%,显著低于对照组(29.1%)(P<0.01)。豆芽豆浆组、大豆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分别为43.3±12.6μg/L、40.5±11.9μg/L和36.2±15.1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的低贮铁率(血清铁蛋白浓度<12g/L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5.7%和18.7%,显著低于对照组(36.6%)(P<0.01)。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的血清运铁蛋白受体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9.7 nmol/L和5.9n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浓度分别为0.45+0.22μmol/L和0.41±0.1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0.58±0.21μmol/L)(P<0.05)。  干预前,各组研究对象的寄生虫感染率为0。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经过寄生虫防治知识教育20周后,寄生虫再感染率分别为5.56%和7.79%,明显低于对照组(18.6%)(P<0.05)。干预前,实验对象寄生虫知识知晓率仅达到39.60%;干预后,豆芽豆浆组和大豆组的寄生虫知识知晓率上升到7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大豆或豆芽豆浆,控制寄生虫感染,可以增加农村青春期女孩的膳食铁摄入量,降低寄生虫感染率,改善青春期女孩的铁营养状况。
其他文献
根据标准JB/T4783-2007《低温液体汽车罐车》,结合原有的相关标准对低温液体汽车罐车罐体的设计压力、计算压力、耐压试验压力、安全阀开启压力及爆破片压力的确定给出了方法
食管癌被认为是继胰腺癌之后,第二位难以治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占全世界的50%以上,每年约有25万新诊断出的食管癌病例,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之后,居第4位,发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孙桂菊等,通过对B族维生素的摄入情况与食管癌癌前病变和发病情况的研究,为我国食管癌的营养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食管癌是“穷癌”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公共数据库的建立,研究者们能够快速地获取海量小RNA测序数据,那么该技术能否为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带来新突破,关键在于研究者们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经成功鉴别出了许多与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可测性状(observable trait)有关的易感性位点。众所周知,在复杂
目的 探讨凋亡及凋亡相关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并分析凋亡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对狼疮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影响。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
新生儿黄疸预测模型 目的 现有的用于分类问题的方法的重要基础是传统统计学,前提是足够多样本,当样本数目有限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当传统分类方法用于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