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园的示范带动性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实现农业转型,推进社会主义农业“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业科技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动力因素,以此形成良性的园区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的示范带动功能,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论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并揭示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相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学学科视角构建自下而上的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陕甘宁地区杨凌、渭南、定西、天水、吴忠5个典型国家农业科技园作为例,测算了陕甘宁地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指数;结合因子分析法,识别了示范带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增强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理论基础理论分析和基于陕甘宁农区农业科技园的实证分析,归纳概括出农业科技园发挥示范带动能力的主要驱动力,构建了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推动力、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力、科研机构的研发支撑力、中介机构的支持力以及企业和农户的需求拉动力是农业技术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五大驱动力。在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农业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辐射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户技术采用水平指标,以此构建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评价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2)用熵值法和AHP法指标赋权值,结合综合加权法,定量化分析了陕甘宁地区杨凌、渭南、定西、天水、吴忠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研究结果显示:5个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差异性明显。其中杨凌农业科技园的DPA=178.388,远高于区域均值DPA均值102.923和系统层均值25.731。除杨凌之外的四个农业科技园DPA相近,而在四个系统层面的std值均大于0.2,尤其是园区建设水平(std=0.9)和农业产业化水平(std=0.8),说明渭南、定西、天水、吴忠农业科技园在园区建设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发展差异较大。(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涉农企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投入、科技园建设水平和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辐射区发展水平和企业农户的生产提升速度、农户和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发展意愿是影响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四个主因子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8.94%、21.07%、15.73%、8.69%。(4)结合研究区实际,将影响农业科技示范带动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概括为:内生动力因素、发展限制因素、潜力空间因素和需求意愿因素,并针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增强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能力的合理化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