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大量新区的建设使城市地面硬化,城市下垫面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城市的雨水问题随之而来。随着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原来可就地入渗的雨水汇集地表,造成雨水地面径流量增加,一方面造成地下入渗流量减小,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偿;另一方面形成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危害。雨水作为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的宝贵资源,不仅没有被有效地收集利用而白白地浪费,还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是沈阳市一所重要的理工科高校。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同时作为学术科研创新的基地,师生众多,坐拥技术与信息的优势,也是城市用水的大户。校园面积辽阔,绿化面积广大,拥有雨水收集利用改造的天然优势,而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却没有把握环境的优势,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通过校园景观的优化,对校园的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学科交叉法和设计例证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景观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对校园景观环境分类,针对雨水收集利用情况分别进行调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校园环境优化的限制因素与可行性进行探究;另—方面,对梳理国内外对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与校园雨水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梳理出对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实践与理论。通过实际环境的调研分析成果和文献查阅分析的成果,得出校园总体环境的宏观优化策略,再从校园景观环境的组成部分入手,分为校园建筑环境、道路与场地环境、集中绿地环境三个部分,得出适宜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的优化策略与措施。并在每个部分的最后,选取适宜的场地进行设计例证,对景观环境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进行对比评价,对上文提出的优化策略与措施进行进行定量的验证。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校园景观环境的雨水收集利用优化,使得三者之间协同作用,形成整体的校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仅使得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休闲放松的宜人场地的同时,还使其在现今城市环境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化需求中发挥新的作用,形成具有雨水适应性的新型校园景观,为为今后沈阳地区高校景观环境的雨水收集利用优化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