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本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资料,了解本院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对如何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有效抗感染治疗以及为今后更好的预防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  对象和方法:  对象:  监测2010年4月~2014年4月850例ICU患者,其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3例,按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设立目标性监测。  方法:  1、将48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查阅病历,收集以下资料: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腔数、CVC类型、置管者、置管地点和置管部位。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性。  2、同时收集各患者性别、是否外科手术、意识状态、糖尿病、激素使用、抗生素大量使用、高龄≥75、留置胃管、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癌症等,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导管日和ICU入住时间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将有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有意义的变量,给出OR值与95%可信区间,得到回归模型。  3、收集感染组的病原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后结局。  结果:  1、483例患者,置管总天数为4218天,发生CRBSI17例,感染例数率为3.5%,感染率为4.0‰导管日。  2、两组间不同CVC腔数、类型构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感染组的住院天数为118±94,住院费用为266544±194507;非感染组的住院天数为[20(7,44)],住院费用为[46918(26675,90398)]。  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OR值分别为7.898和1.044。  5、检出病原菌17株,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占35.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占47.1%,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占17.6%。  6、药敏试验见多重耐药,其中G+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泰能等耐药率达到100%;G-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达到100%,对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33.3%和16.7%,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真菌药敏试验均显示敏感。  7、G+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情100%好转;G-菌感染患者,87.5%好转,12.5%恶化;真菌感染患者,66.7%好转,33.3%恶化。  结论:  1、患者发生CRBSI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发生CRBSI的机率有显著差异。  3、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是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CRBSI的发生率随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导管日延长而增加。  4、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好转,但真菌感染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
其他文献
大学-城市研究院是一种高级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也是一所大学与城市之间的科技桥梁.大学协同创新文化是建立和发展大学-城市研究院的基础性支撑条件之一.建立和发展大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