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建国后向全世界犹太人敞开了大门,掀起了空前的移民潮。1948年至1951年,有近70万犹太移民涌入以色列。为此,以色列政府充分继承了建国前各个民族机构组织安置移民的遗产,统一领导全国的移民安置工作。其中,犹太代办处和以色列政府是移民安置的中坚力量,美国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犹太民族基金会等民族机构也广泛地参与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色列建国初期,移民安置成为了国家的重点工作,充足的资金保障和适宜的政策支持确保了安置工作的有效开展。移民安置的丰厚资金主要来源于犹太民族基金等民族机构筹款、德国赔款、慈善机构汇款、美国贷款与援助,以及以色列政府发行公债等途径。此外,以色列政府以及各个民族机构制定的适宜政策确保了移民接纳与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色列的移民安置政策有序推进,由早期移民开发的边境地区农业安置策略,演变为过渡营临时安置策略,最后推行人口分散的安置政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营地安置,先后筹建了大规模的移民营和过渡营,这为新兴城镇建设和大规模住房建设争取到了充足时间。遍及以色列全国的移民新村、基布兹、莫沙夫等农业组织也是重要的移民安置方式,它们既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又有效地安置了移民。简言之,在以色列及犹太世界的努力下,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即有近70万移民获得安置,移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移民安置工作是以色列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经济方面促成了以色列的人口地理格局和城乡格局的形成;在政治上塑造了同一性的以色列公民的认同身份;在文化上形成了以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熔炉文化”;在社会方面则孕育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移民安置工作是以色列立国与发展的根基,它的经验与教训为日后移民的吸纳与安置工作,乃至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移民安置工作中未能妥善处理好各犹太社群的关系问题,且忽视了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利益诉求,酿成了东、西方犹太人分化,阿、犹两大族群关系隔阂加剧的境地,这给以色列的民族国家建构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