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合金化能够对非晶合金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目前对微合金化元素影响非晶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微观机理认识依然不足。本文以纯金属Zr和Cu50Zr50非晶合金为研究基体,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Nb,Y,Ti,Ta,Ni,Ag)对合金在NaCl和NaOH腐蚀液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XRD检测合金的结构,用极化曲线分析试样在各腐蚀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电流-时间曲线分析试样钝化膜的形成速率,用EDS分析试样表面钝化膜的成分。运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CASTEP模块计算微合金化后试样的费米能级和键能。结合金属键理论和能量相近原理等理论分析了微合金化元素对耐腐蚀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微合金化元素(Nb,Y,Ti,Ta,Ni,Ag)影响纯金属Zr耐腐蚀性能的微观机理后,发现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导致了基体的费米能级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基体原子电离能和键能的变化,使得钝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试样钝化膜的形成速率,最终影响基体的耐腐蚀性能。对于Cu50Zr50 非晶合金,通过运用鲍林的金属键理论、能量相近原理和轨道能量分析得知Nb、Ti与Y元素会优先与Zr元素结合成金属键,提高了 Zr元素的费米能级,间接降低Zr的电离能和键能,导致钝化膜生成速率增大,使得以ZrO2为主要成分的钝化膜所占的比例增多,最后提高了 Cu50Zr50非晶合金在3.5%NaCl和1 mol/L 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而Ta、Ni和Ag元素会优先与Cu元素结合成金属键,间接降低Cu的电离能以及键能。在Cl-腐蚀环境中,CuO容易被溶解;在碱性腐蚀环境中,部分Cu可以生成Cu(OH)2沉淀物。这都间接导致了以ZrO2为主要组成成分的钝化膜所占的比例增多,最后同样提高了 Cu50Zr50基非晶合金在3.5%NaCl和1 mol/L 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本文从原子尺度上分析了微合金化对Cu50Zr50基非晶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机理。这为提高非晶合金耐腐蚀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对扩大非晶合金在防腐蚀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