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末,辽宁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2.65%,表明辽宁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越来越多,在潜在劳动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辽宁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困境将逐步显现,从而增加财政补贴风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如今养老保险降费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研究辽宁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财政补贴变动趋势对于改进降费政策、促进辽宁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方法的基础上,共分五部分对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水平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界定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同时,回顾了辽宁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了现阶段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从中发现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把握财政补贴风险。第三部分通过改进OLG模型,结合相关参数设计,对降费前和降费后情形下的辽宁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财政补贴水平进行动态预测和分析。第四部分从财政责任合理分担的角度,在不同缴费基数下,对当期基金缺口和长期基金缺口、中央财政基金缺口和地方财政基金缺口进行测算。第五部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2019-2050年,实施降费政策后,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水平增加额由323亿元上升为907亿元。夯实费基后,2019年财政补贴水平降低了39%,长期缺口补贴额也由3290.02亿元下降为2318.91亿元;按照中央和地方补贴比例2:6分担,2019年地方财政补贴水平为534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9%。总体而言,夯实费基有利于防范财政补贴风险,促进财政补贴责任的合理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