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珠穆沁木制技艺民俗探析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乌珠穆沁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锡林郭勒盟东部。全旗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海拔在854——1957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乌珠穆沁旗所处的区域位置具有明显地带性,该地区植物具有种类多样、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西乌珠穆沁旗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20多种,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运作防护林的树种,还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均为著名的优质木材。西乌珠穆沁旗草原风光旖旎、游牧文化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被誉为“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摔跤健将摇篮”、“中国白马之乡”、“中国蒙古百灵鸟之乡”。这些美誉均与该旗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乌珠穆沁木制技艺民俗探析》一文,在参考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进行的田野调查资料而写成。论文由绪论、乌珠穆沁木制技艺概况、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工艺及其传承方式、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特征及其象寓意等三章、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构成。绪论中,介绍了研究概况、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等。一、研究概况蒙古族木制技艺不仅是蒙古族民间艺术之一,也是蒙古族文化遗产最璀璨的明珠。蒙古族木制技艺有自己独有的民族特征,反应着蒙古族历史、经济、民俗信仰、雕刻艺术等。在历史上,木制品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能满足多种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实际需要,在发明了多种木制技艺的同时,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习俗。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分析乌珠穆沁木制技艺,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资料如下:达·查干编写的《蒙古族传统木制品文化》一书中,主要介绍了木制品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精选、制作技艺、装饰图文等,并将木制技艺分为根雕、木雕两个种类。萨日娜编写的《蒙古族传统艺术特征》一书中,主要介绍蒙古族木制技艺反应着蒙古族生活、情感、信仰、民俗等。将木制品分为实用木制品和装饰木制品。实用木制品包括蒙古包、木柜、木盘、木碗等生活用品,装饰木制品里包括根雕、木雕等艺术品。额日登编写的《艺术理论概括》一书中,将木制品制作过程分为材料的精选、制作模板、装饰图案和染色等内容。布和朝鲁编写的《木雕理论知识》一书中,主要介绍雕刻技艺和染色技巧。金嘎编写的《木制品技艺》一书中,主要介绍蒙古族生产生活有关的马鞍、蒙古包、勒勒车等木制品的制作技艺。策·伊达木扎布在《蒙古民间图案构成》一书中,将蒙古族图案构成分为几何图文、动物图文、自然景色图文、象征图文等五大类。以上成果对蒙古族木制技艺历程,从较广阔的视野探讨木制品种类、制作技艺以及有些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练易懂的方式,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木制技艺情况。二、研究目的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木制技艺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蒙古族木制技艺作为研究对象,把足以代表蒙古族木制技艺文化的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民俗意蕴及其传承,挖掘木制技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的密切联系,阐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民俗学角度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作为个案研究,探讨民间木制技艺的民俗意蕴及其传承情况,对于蒙古族木制技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三、研究方法本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查阅涉及木制技艺的各类文献。第二,实地的田野调查资料,笔者在2019年7月到9月期间通过多次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当地的民间艺人和传承人的交流,加深了对乌珠穆沁蒙古族木制技艺及传承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选取了民间木制技艺为研究对象,并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木制技艺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采取了田野调查法,个别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民间木制技艺的有关材料进行搜集、考察和整理分析,在获取材料后,运用文献检索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四、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概况本章主要介绍西乌珠穆沁旗自然资源及树木的种类和分布的基础上,将乌珠穆沁木制品分为生活用具木制品、生产工具木制品、艺术作品等三个种类,并将木制品图案分为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等四个钟类。同时,对每一种类图案的寓意及其使用场景进行了阐述。生活用具木制品里主要介绍蒙古包套瑙、乌尼、木门、支柱和木制家具用品,木制餐具用品。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蒙古包是便于游牧民族移动的生活居住方式。蒙古族在历史上处于长期征战与放牧,使得迁移成为主要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他们的居住环境必然需要宜移动与轻便,蒙古包这种建筑形式正好适应这种要求。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运输起来十分方便。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那。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的。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木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毡门要吊在外面。蒙古包上了由八个哈那组成。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风天会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八8-10哈那的蒙古包要用四根柱子。蒙古包里,都有一个圈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用来插放柱脚。柱子的另一头,支在套瑙上加绑的木头上。柱子有圆、方、六面体、八面体等。柱子上的花纹有龙、凤、水、云多种图案。王爷一般才能用龙纹。蒙古包木制家具用品,主要介绍了衣柜、碗柜、凳子、椅子,木制餐具用品里主要介绍木碗、木盘、木勺、奶豆腐磨具用品等。生产工具木制品里主要介绍了马汗板和射箭。蒙古人自幼时开始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西乌珠穆沁旗是以“中国白马之乡”闻名中外。乌珠穆沁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项目之一,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乌珠穆沁传统射箭是木制为主,弓箭已经由钢弓、金属箭所代替。箭靶是用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的,箭射到中心就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不设箭靶,从几十米远处射击地面上的目标,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实物,呈塔形,射中目标为胜。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艺术作品主中要介绍马头琴、蒙古象棋和木制工艺品。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为流传。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蒙古象棋,蒙语称为“喜塔尔”。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与国际象棋的的棋盘一模一样。浅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木制工艺品中主要包括了根雕和木雕。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木雕是雕塑的一种,也是“民间工艺”最璀璨的明珠。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景观类图案中主要介绍太阳、月亮、山纹、云纹、火纹、曲水纹等形状的自然景观图案,植物类图案里主要介绍花纹、叶纹、草纹等形状的图案,动物类图案里主要介绍五畜图、野兽图、禽图等形状的图案,几何类图案里主要介绍雷文、回纹、如意纹、万字纹等形状的图案。同时,对每一种类图案的寓意及其使用场景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工艺及其传承方式将乌珠穆沁木制品的制作技艺分为选择材料、所用工具、技艺技巧等三个内容。一般选择核桃木、柏木、杜梨木等硬木,质地较硬,不易变形且韧性高,含腊性强,适合制作生活用具木制品和生产工具木制品。乌珠穆沁木匠们都把它们视为制作木制品佳料。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等本质坚韧、花纹细密、色泽光亮、合腊性强、切面光滑的硬木,是制作艺术品上等材料,最适合造型的结构复杂、玲珑剔透、精雕细刻、有枝条感的木制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易断裂劈损等优点。松木、樟木等软杂木均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作着色处理以加强其质感。制作木制品主要使用的工具有尺子、斧头、锯子、手工凿等。制作木制品用的尺子为90°直角,角尺可用于下料划线时的垂直划线;用于结构榫眼、榫肩的平行划线;用于制作产品角度衡量的是否正确与垂直,还用于加工面板是否平整等等。角尺有木制的、有钢制的、有铝制的。斧分双刃斧和单刃斧两种。双刃斧的斧刃在中间,可以自左或右两面砍劈木材,方便灵活。但不如单刃斧能吃料。单刃斧的斧刃在斧的一边,角度比较小,只能向一边砍,但砍时容易吃料,容易砍直。有平砍和立砍两种。锯是可以把木材锯割成各种形状,或达到木构件需要的尺寸。锯割的目的就是把木材纵向锯开或者横向截断。锯子进行锯割时,就是锯条在直线形式或在曲线形式的轻压和推进的运动中,对木材进行快速切割的一个工作过程。锯子在这个过程中切削木材,由于锯条的锯齿不断的发生作用,木材对锯齿也产生较大的摩擦或挤压力。由此,锯条必须具备抵抗挤压力强度,具备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耐热性,使锯条的齿刃不会变钝。选择锯条时,既要选择锯条刚性好的,又要选择锯条韧性好的,达到锯条容易进行锉磨,又耐使用。手工凿是传统木制技艺中木结构结合的主要工具,用于凿眼、挖空、剔槽、铲削的制作方面。凿一般有平凿、圆凿、斜刃凿几种。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传承方式分为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等两种及其阐述了不同传承方式的效果。第三章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特征及其象寓意将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特征归纳为崇尚大自然、反映游牧生活、做工精美细致等三个方面,对乌珠穆沁木制技艺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并归纳为气魂的象征、力量的象征、富裕的象征、兴旺的象征等方面。结语部分,对论文中讨论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其他文献
一、实行出资人管理制度财政部提出对投入企业的国有资本建立一套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这套体系以不干预企业经营权,但一定要维护所有者权益为原则,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
目的探讨寻找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171例,股静脉置管74例,其中盲穿置管169例,彩超定点引导穿刺置管76例。
将高校实训课《电脑组装与维修》更名为《电脑组装与维护》,使课程培养目标更明确,通过适应性教学改革实践,可在简陋的条件下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特男《是生产性综合实训,解决了许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相关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规范治疗,血栓通组(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
在纪念《交通与运输》杂志创办四十周年之际,我回顾了当时发表的若干交通研究文章,如《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2000年武汉市城市交通设想》。这两篇都写于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中枢”。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多元化发展,企业集团日益普及。然而很多大的企业集团组建后,效率却日益低下,效益也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