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4-1BBL在肠癌细胞核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刺激分子4-1BBL属于TNF家族成员,4-1BBL与其受体4-1BB相互作用介导双向信号传导在免疫应答启动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4-1BBL以膜型和可溶型的方式存在。4-1BB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表面。4-1BBL也可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细胞膜4-1BBL分子可经金属蛋白酶切割脱落,形成可溶型的4-1BBL。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4-1BBL分子可能定位分布于肠癌细胞核。因此,本研究通过RT-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认了4-1BBL在肠癌细胞的表达和亚组分中的分布,并利用4-1BBL基因敲除肠癌细胞,探讨了核定位4-1BBL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部分4-1BBL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分布目的:确认4-1BBL分子在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4-1BBL在肠癌细胞亚组分中的分布。方法:选取人肠癌细胞 DLD1、HCT 116、RKO、SW480、HT29,采用 RT-PCR检测4-BBL在肠癌细胞mRNA水平上的表达;RT-PCR产物测序分析,是否存在4-1BBL的基因突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肠癌细胞亚组分中4-1BBL分子的分布。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4-1BBL在DLDL1等肠癌细胞mRNA水平上均有表达。RT-PCR产物核酸测序分析结果显示,DLDL1等肠癌细胞中4-1BBL基因未突变。②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结果发现,DLD1等肠癌细胞4-1BBL均表达于细胞核,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少表达或者几乎不表达。结论:4-1BBL表达于肠癌细胞株,且定位于肠癌细胞核。肠癌细胞株4-1BBL基因未发生突变。第二部分4-1BBL基因敲除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核定位4-1BBL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课题组利用CRISPER/CAS9技术建立的4-1BBL基因敲除人肠癌细胞株DLD1/4L KO和对照组细胞株DLD1/Cas9 only,通过细胞计数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株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株细胞Wnt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裸鼠体内肿瘤模型观察两株细胞成瘤率、肿瘤生长曲线、瘤体大小以及质量。结果:①生长曲线实验测定DLD1/Cas9 only和DLD1/4L KO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显示DLD1/4LKO组明显比对照组细胞增长减慢(P=0.0003)。②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在24 h、48 h、72 h,DLD1/4LKO细胞的待愈合百分比均比对照组高,DLD1/4L KO细胞相对于DLD1/Cas9 only愈合缓慢。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24 h时,DLD1/4LKO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明显比DLD1/Cas9 only对照组少(P=0.0002)。③4-1BBL基因敲除肠癌细胞DLD1/4LKO的Wnt相关基因slug、c-myc、CD44、cyclinDl、cox2和mmpl0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④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DLDl/Cas9 only成瘤率是100%,实验组DLD1/4L KO成瘤率是85.7%。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DLD1/4LKO组比对照组DLD1/Cas9 only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1)。DLD1/4L KO 组瘤体质量为 21.71±7.393 mg,DLD1/Cas9 only 组瘤体质量为162.3±33.16 mg,DLD1/4LKO组瘤体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减小(P=0.0014)。结论: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肠癌细胞核内4-1BBL基因敲除,使肠癌细胞增殖减慢、迁移能力减弱、体内生长减慢。细胞核内4-1BBL分子可能通过调控Wnt通路,参与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其他文献
融资策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重难点,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的融资策略息息相关。若公司想要完成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保障其增长是可持续的,即增长不会以
[目的]建立快速、精确、灵敏的UPLC-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通过检测胡黄连苷ⅡI多级质谱离子碎片情况,查阅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相关文献,推测胡黄连苷Ⅱ在电喷雾
随着计算系统中任务日益复杂,待处理的数据呈现出计算量大、类型繁多、复杂度高等特点,传统的同构计算系统已难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为解决算力问题,计算系统逐渐从同构处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等。本论文选择察氏基本培养基,通过氮源替换的方式筛选出产黄曲霉毒素AFB1最高量的氮源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并且还发现4 mM Gln是合成黄曲霉毒素AFB1最高产量的阈值,也是黄曲霉在短期生长中氮源受限的阈值。然而,Gln合成酶抑制剂甲硫氨酸亚氨基代砜却不影响毒素的合成。此外,雷帕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它是造成世界范围内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曲霉的生长发育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受诸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渗透压是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在酿酒酵母内,渗透压的影响机制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但是在黄曲霉体内,如何响应渗透压变化以及渗透压改变时如何对产毒进行调控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所以,本实验进行了黄曲霉高渗甘油途径(HOG)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多种类型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使用,极大方便了人们交友、互动、交流、评论等一系列活动。用户使用社会网络是需要进行注册并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兴趣,职业或者收入状况等,甚至大部分还需要实名认证。社会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去进行各种研究分析,诸如用户行为、社区形成等。然而社会网络数据的公开研究与发布却给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隐私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针对社会网络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治疗PD的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开环
集成学习作为一类泛化性能强大,稳定性好的机器学习方法已经被应用在很多现实场景中。然而,在构建集成模型的过程中,有以下两方面的任务需要处理:一是如何生成多样化且预测性
本研究将巨菌草(Pennisetum purpureumcv.Jujuncao)沼渣液化成植物纤维基多元醇,再用其做原料与异氰酸酯等反应,制成聚氨酯泡沫材料,再通过对填埋聚氨酯材料的土壤进行16S和ITS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聚氨酯材料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巨菌草沼渣中综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与木质材料相似,与PEG400和丙三醇混合在一起加热可被液化。本文研究了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液固比、液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创新欲望强烈,但由于自身规模小、经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