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是在有机薄膜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或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的一般结构是在金属阴极和透明阳极之间夹一层有机电致发光介质。在电极间施加一定的电压后,这层发光介质就会发光。相对于其他平板显示技术而言,OLED具有主动发光、低功耗、重量轻、高效率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国际上竞争得最激烈的前沿科学领域之一。 有机电致发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全色显示,全色显示要求具有性能优良的三基色材料(红、绿、蓝)。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些性能优良的有机金属绿光和红光材料。而性能优良的有机金属蓝光材料则相对缺乏。这是因为蓝色发光材料要求具有很大的能隙,而能隙很大则容易阻挡阴极电子的注入,这样在蓝色发光材料中,就会存在能隙大小与电子注入难易这样一对对立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进而制约了有机全色显示的发展。因此,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产业化方面,寻求性能优良的蓝色发光材料都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合成了同时具有酚羟基和亚氨基的二齿共轭杂环有机配体,并引入吸电子的杂原子,增大配体的能隙,合成了其与Be(Ⅱ)、Zn(Ⅱ)和Cd(Ⅱ)的配合物。固态荧光光谱表明,三种配合物均为蓝色发光材料,最大发射峰分别为424 nm,461 nm,438nm,半波宽分别为50nm,66 nm,61 nm。 有机金属配合物既具有有机物的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又有无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机物的稳定性好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类发光材料。对这类发光材料而言,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大都依赖于配体的性质。因此,对酗体的选择显的非常重要。我们选取了新颖的蓝色发光有机配体2一氨基一4,6一二毗陡基哦咤,合成其与Be(11)、Mg(11)、Zn(11)和Cd(11)的配合物。荧光光谱表明四种配合物都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发射峰的位置都在蓝光区,稳定性也很好,熔点都在300℃以上,很适合做发光材料。 有机硼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蓝色发光性能,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我们选择富电子的2一(2一毗咤)咪哇做配体,合成可硼的化合物。荧拍光谱表明其最大发生峰位于蓝光区,是一种潜在的蓝光发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