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屈服准则的圆形隧道流变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隧道工程来说,施工期间毛洞持续变形、衬砌受力逐渐增大、隧道长期稳定是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材料的应力或应变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传统的弹塑性力学理论无法描述材料的时变特性,因此应该从流变力学的角度对隧道进行研究。工程中隧道开挖后施加支护力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理论研究中对支护力的简化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因此在建立隧道力学模型时,有必要考虑到支护力的滞后性。岩土材料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体积变化,在分析岩土材料的应力及变形时,材料的剪胀性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主数值模拟为辅,对支护力-围岩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和元件本构模型,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支护力的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基于考虑支护力滞后性的弹塑性围岩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支护力滞后作用时围岩塑性区的加卸载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施加主动支护力后围岩塑性区为卸载。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对上述理论判断进行了验证。(2)基于西原模型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考虑到塑性区的剪胀特性,推导了圆形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塑性区半径、应力和位移理论解。当剪胀角等于零时,这些解答转化为体积不变假设下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西原模型的黏弹-黏塑性解。对比分析了黏弹-黏塑性位移解和黏弹-塑性位移解。分析了剪胀角对围岩塑性区半径、应力场和洞壁位移的影响。围岩达到稳态之前,剪胀角对围岩应力场和塑性区半径影响较小,对洞壁位移影响较大。围岩的稳态应力场和稳态塑性区半径与剪胀角的取值无关。稳态洞壁位移随着剪胀角的增大有较为明显的增加。黏塑性特性对围岩的稳态应力没有影响,对围岩的稳态洞壁位移有较大的影响。剪胀角较大时,应考虑到围岩塑性区的黏性,否则会低估围岩稳态洞壁位移。(3)基于广义Kelvin体与塑性元件串联模型,选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考虑到塑性区的剪胀性以及支护力的滞后性,推导了圆形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理论解。分析了支护力作用时机对洞壁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支护能够充分释放围岩的变形能,而及时支护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洞壁位移。
其他文献
3D打印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定制。3D打印用于功能材料制备可发挥其结构定制的优势,有助于推动功能材料的发展,释放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受于成型技术的限制,可3D打印的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极其受限。纤维素不仅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聚合物在溶液状态下的粘度可调,并且具有剪切变稀特性为3D打印加工提供了必要条件。基于3D打印在构造复杂结构方面的优势,
某公司20000t·a-1无水氟化氢装置,采用萤石与硫酸反应生成无水氟化氢的工艺路线,本文对影响装置运行的部分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炉头温度、回转反应炉转速、总配比、烟硫比、炉尾温度对无水氟化氢装置运行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稳定性的各因素顺序为:烟硫比>总配比>回转反应炉转速>炉尾温度>炉头温度。随着烟硫比、总配比、回转反应炉转速、炉头温度等参数的提高,无水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过静态的方法设计车站内各种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来实现车站总体服务能力的最大化,车站运营管理部门缺少能够动态评估车站设施服务能力与客流不确定需求之间匹配程度的手段。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旅客出行人数与日俱增,特别是客流高峰期,车站面临重要设施服务能力与客流需求严重不匹配的情况。现阶段利用AFC数据(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和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客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孕育了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扩大,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城乡间货物流通的愈加频繁,也对城乡物流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而我国城乡物流市场长期以来工业品和农产品运输体系分离,资源利用率低,制约了城乡物流发展,进而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共同配送模式旨在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是解决上述
介绍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的测量工具、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干预方法等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今后发展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高速铁路中,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构成的碳/金属滑动导电配副是列车获取电能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有现场工况表明,潮湿环境中受电弓滑板磨耗加剧,导致滑板频繁失效,严重时可造成弓网事故。水对弓网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的恶化与水在纯机械摩擦领域中的减磨作用体现出对立性。目前,水对碳/金属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主要开展含水碳/金属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特性的相关研究。基于滑动往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在不断加快,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和道路有限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容量大、出行经济、安全系数高等优点,成为了各大城市优先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常规公交是公共交通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目前公交运营企业在常规公交车辆的调度中对发车计划表编制常常忽略车内的拥挤状况,这样容易出现车内的过度拥挤,降低车内的舒适度,因此本文在考虑车内拥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准时、经济和环保等优势,是广大市民重要的日常交通方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也更加受到重视。列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种。其中主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的一种预防性技术手段,通过开发先进的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和检测系统等,来减小事故发生的机率。然而列车的实际运行环境远比试验条件中更为复杂,即便有着先进的列车主动安全技术,也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仍然需要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2采用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1年、3年的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1年、3年的BMD值。结果 56例均顺利手术并获得至少3年的随访。静脉输注唑来膦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使用不同剂量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中使用骨水泥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2.5~5 mL)、B组(低剂量:1~2.5 mL)和C组(高剂量:5~7.5mL),每组均为22例。观察三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