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同辈群体是指初中生在班级内外通过自由选择交往同伴,形成自己的群体亚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虚拟网络中交往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是青少年重要的人际环境。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本研究着眼于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的消极影响,目的是消除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的消极影响,使同辈群体成为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动力。本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辅以必要的理论分析,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法,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视角,探讨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教育建议。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同辈群体品德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并辅以观察法,调查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现状,结果发现同辈群体影响下初中生道德认知易进入误区、道德情感易产生异化、道德意志易出现薄弱和行为失范。初中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有效处理人际交往中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是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基础。同辈群体交往中较强的群体内聚力对外界德育影响具有排斥性、非正式的内部规范对初中生言行具有约束性、不良的群体活动的诱惑性,是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初中生同辈群体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对初中生同辈群体教育的偏离和不良社会环境对初中生同辈群体的熏染,是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外在原因。针对初中生不理性的交往心理,家长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交往情感、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同辈交往能力;针对群体内部因素的消极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初中生同辈群体成员削弱不良群体内聚力、正视非正式的群体内部规范和舒缓群体压力、引导初中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往活动;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初中生同辈群体引导不利,学校对同辈群体教育要注重方法、家庭要发挥引导同辈群体基础作用、社会为初中生同辈群体营造健康的交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