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石化能源的消耗,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资源问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129亿吨油当量,2025年升至136亿吨油当量,气温变化、能源紧缺等问题迫切要求各国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具有开发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纷纷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支持政策,我国亦是如此。新能源产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上市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代表,其绩效水平反映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近年来在国家的利好支持下发展迅速并且前景可观。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如自主研发能力有限、产业规模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全面、客观地评价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能够分析出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的绩效水平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进而反映出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和前景,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以及产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评价的一般方法。再次,介绍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模型,指出运用DEA方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目前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运用CRS模型和VRS模型对我国43家新能源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绩效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样本公司的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以及产业整体绩效水平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人力、资产和创新能力投入的运作效率有待提升,部分企业未能充分利用投入资源,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存在产出不足现象;新能源产业整体绩效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三年研究数据呈现波动状态;产业规模呈良好发展态势,仍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良好的绩效,但也有个别企业存在盲目扩大现象。最后,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