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某等人挪用公款的案例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罪名之一,案件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司法实践认定带来了诸多困难。虽然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两高相继对挪用公款罪制发了一系列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给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但面对挪用公款罪具体案件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也有不慎明确之处,从而造成理论界和司法界的争论,有些争议至今均无统一和权威的定论。在司法实践中,甚至出现因遵循“法定原则”而导致一些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为打击此类案件的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根据司法实践中的一起案例,结合司法实践中对该案的不同认定意见,对特定情形下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身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条件及利用身份的影响力,参与指使、策划挪用公款的第三人(既非挪用人也非使用人)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掘出我国挪用公款罪在立法上的缺陷,最后对我国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个人建议。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犯罪是与成年人犯罪相对应的范畴,近一个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愈加突出,与吸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未成年人犯罪不宜与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为了引导和规范这股力量,中国在税收和金融领域出台了不少规范和政策,在税收方面,尤其是所得税方面对私募股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媒体行业的兴起,自然人形象权作为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自然人尤其是知名人物的形象被商家运用
本文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拾得存折提取存款的案件。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即行为人拾得写有密码的存折直接提取存款、猜配密码提取存款以及利用失主身份证挂失密码后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