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抚州市建城区现有古树35株,分属于21种、19属、17科,主要有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朴树(Celtis s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黄檀(Dalbergia hupean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榔下榆(Ulmus parvifolia)、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等,乡土树种优势非常突出,香樟占总株数的17.14%,朴树占总株数的11.43%;抚州市建城区共有名木12株,名木均为近年来城市森林建设中所引进移栽的。抚州市建城区的古树名木整体生长较好,保护工作还需要较大的加强与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缺乏专项保护管理经费、保护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科学研究缺乏、生长环境急需改善、保护管护较粗放。抚州市古树名木的保护要尽快建立四大机制:宣教科普机制、巡查监测机制、考核监管机制、保障机制;采取6大策略:制订养护技术标准,使养护工作统一规范;资源清查建档,建立统一档案定位系统;开展每木健康评估,建立每木健康档案;开展多媒体、多路径、多层次的宣传科普;签订“责、权、利、名”四统一的养护责任状;全方位开展每木养护行动。通过四大机制、六大策略的建立与实施:进一步加强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建档与挂牌工作,尽快建设起抚州市古树名木资源库。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抚州市古树名木管理网络体系,打造全市古树保护技术网络平台,积极发挥网络功能,形成市、县(区)级、乡镇管理部门、养护单位和市级管理部门全方位覆盖保护,提高古树保护信息反馈交流的即时性,促进古树保护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如安装避雷设施、树立支撑、及时防治病虫害、围栏、驳岸、去除地面硬铺装、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等措施,改善古树名木的地上、地下生态环境。日常养护作业要细致,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要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抚州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建立古树名木管理、养护培训制度。对县(市、区)乡镇两级从事古树名木管理、养护的人员进行系统分级培训,提高全市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的健康评价体系,在城市建设开发等古树生长的特殊时期,可事前事后对古树的健康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确保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权威与传承。建立古树名木文化传承的宣讲与传播制度,加大在全市范围内对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文化传承、民间传奇等挖掘、宣讲与传播,全面提高广大市民对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认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