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嵌岩桩是我国桥梁、港口及建筑工程中采用较多的基础型式之一,如何合理确定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考虑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强度特性,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嵌岩桩是我国桥梁、港口及建筑工程中采用较多的基础型式之一,如何合理确定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考虑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强度特性,对嵌岩桩的承载机理及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嵌岩桩的承载机理,通过对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各种计算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现行各种确定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各方法不计桩端岩层应力分布或岩层厚度的缺陷,采用铁摩辛柯弹性理论导得了岩层顶板应力分布,再结合源于岩石三维应力本构模型的修正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提出一种确定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新方法,其能考虑第二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并采用MATLAB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将其应用于潭邵高速公路某跨渠桥基嵌岩桩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能清楚地反映岩层顶板随荷载增大而逐步破坏的全过程。最后本文将桩端以下岩层划分为3种岩性、4种跨度、6种厚度共72种情况,用Marc有限元程序对每一种情况进行了弹塑性分析,采用岩层塑性区分布情况和桩端位移的双重标准来确定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将岩层的破坏形态可划分为三类,和通常所定义的冲切破坏、剪切破坏和弯拉破坏相比更能反映岩层的破坏特征和过程。此外,对岩性、岩层跨度、岩层厚度三种因素对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以及与岩层三类破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获得了一些定性的结论和规律。
其他文献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固化稳定化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最佳方法之一,固化剂的选择和重金属修复土耐久性问题是研究的主题。
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日照辐射温度场及温度效应分析计算方法、试验和工程应用展开系统研究,建立一套混凝土结构日照温度场与温度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
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同,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将有很大的差别,本论文以昆-石高速公路阳宗隧道为背景,针对该隧道断面跨度大的特点,采用地层-结构模式,运用同济曙光软件分析了不同
基于所建立的远程协同试验和资源共享的研究环境,本文进行了拟动力远程协同试验的初步研究.具体内容有:1.介绍了国内外远程协同试验的研究现状.2.介绍了NetSLab远程协同平台;
我国正处于桥梁建设的高峰期,大量的在役桥梁都面临着如何保证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的问题。因此,在有限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科学地评价桥梁性能,合理地安排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工作机理与计算模式"(项目批准号:50278025)的重要子课题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研究,开展混凝土
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以其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建工程。然而由于加筋材料的多样性和筋土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单纯依靠任何一种计算方法对加筋土挡墙的设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已经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当今世界,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甚至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如钢筋锈蚀、冻害以及侵蚀环境下的
区域约束混凝土既是采用由纵筋和箍筋组成的约束钢筋在特定的区域对构件进行有效约束,由于约束钢筋提高了受压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极限抗压强度,从而使区域约束混凝土构件的承
管桩在设计之初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并具备较高的竖向承载力,而水平承载力则相对较弱。近年来,土体侧移导致管桩承载力破坏的事故日益增多,为防止此类建筑病害的发生,提高管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