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动态断裂速度、加速度和动态扩展韧度关系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r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著名断裂力学专家Karihaloo et al.(2015)在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50周年纪念刊上发表的邀请论文中指出,基于拉伸强度(而不是压缩强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更合理。岩石与混凝土同属于准脆性材料,对其拉伸强度研究难度大。岩石的拉伸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测试方法,尤其是动态拉伸强度和动态断裂韧度测试方法,是固体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在非定常速状态下动态裂纹的扩展过程更是世界级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精准测量裂纹高速扩展的技术并不成熟,研究材料断裂过程中加速度仍有困难,尤其是对非透明岩石类材料,至今岩石中裂纹非常速扩展的研究仍存在巨大的空缺。本文侧重研究岩石材料的I型动态断裂行为,初步探寻了II型动态断裂的有效试样。高度关注快速扩展裂纹尖端的运动情况,如裂纹动态起裂、扩展、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的加速和减速过程。抛弃以往裂纹常速扩展的观点,研究裂纹扩展过程中速度变化以及加速度变化,监测反射应力波对裂纹扩展速度的影响;高加载率下,快速扩展裂纹尖端附近质点受到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区的影响,裂纹起裂后有一个明显的加速过程。本文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岩石断裂的研究重心主要在I型断裂,但与自然界重大灾害紧密相关的岩体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目前在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却远远少于I型断裂。为进一步探究II型断裂,为II型动态断裂实验提供依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方板类试样的裂纹位置进行改进,提出压缩偏心单裂纹圆孔板(Bias Single Cleavage Drilled Compression-BSCDC),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几何参数的BSCDC试样的应力分布,并标定BSCDC试样不同裂纹偏移距离条件下的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为复合型,纯II型动态断裂实验给出建议尺寸。(2)动态断裂的裂纹速度会出现振荡或变化,许多学者将其视为测量仪器的精度误差所致,而将裂纹仍旧看成平均意义上的常速扩展,虽然可简单地得到一些力学性质结果,但忽略了关键因素的影响。为全面研究I型动态断裂过程,着重针对裂纹扩展过程中速度,加速度与动态断裂韧度的关系研究,一改我们过去采用的压缩致拉为弯曲拉伸,提出基于岩芯的半圆孔圆盘弯曲(Semi-Circular Holed Disc Bend-SCHDB)试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冲击SCHDB完成I型动态断裂,用砂岩试样表面粘贴的应变片和裂纹扩展计详尽监测裂纹的断裂过程。实验表明在裂纹起裂后,由于反射应力波的影响,导致裂纹扩展速度增大到临界值后上下振荡。采用实验-数值-解析法得到扩展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_I~d(t),其时间历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结果发现,即使裂纹扩展速度相同,减速过程的动态扩展韧度比加速过程的动态扩展韧度更大。最后,综合Freund和Fineberg的理论研究结果提出受裂纹扩展速度和加速度影响的能量释放率公式,实验结果也符合公式所揭示的规律。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逐渐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软件开发带来的软件错误也极大影响了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和程序调试的协同工作可以有效的定位并消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遥感监测、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分辨率图像的实时处理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尤为关键。
太赫兹波在光谱学上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波段,是连接电子学和光子学的桥梁,具有独特的光谱性质。太赫兹光谱技术是太赫兹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物质成分识别、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内科学水平的进步,激光大气探测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探测手段。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技术提升后的多通道观测数据支持理论研究。多通道的
量子计算机凭借量子不确定性使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快速有效的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而量子计算机需要在低温下工作,需要实现低温和室温的数据传输并且能
无线通信发展至今,几乎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还将持续大规模增加。同时,无线通信所依赖的无线频谱资源的有限性
传统的基于监控视频的动态目标检测及行为分析大多是围绕视频图像本身进行研究,如图像内人体结构、图像颜色相似度等,忽略了监控视频内所包含的大量的地理信息,难以实现将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第一家本土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出现以来,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内投资案例个数与投资规模在近几年内都实现了井喷
直到2018年底,我国的高铁总里程超过了2.9万公里,目前处于世界第一,超过全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一半以上。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高铁上应用无线移动通信的用户数也随之增加,这
本论文从配位化学角度出发,以合成高能钝感的含能材料为研究重点,基于能量配体4,5-二四唑基咪唑(4,5-bis(1H-tetrazole)-1H-imidazole,简写为H3BTI),通过溶剂挥发法和水热/溶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