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复方配伍组分及配伍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8453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黄药对中总蒽醌的水提取工艺。建立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其药对水提液中总蒽醌的含量。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及其药对水提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考察枳实、厚朴、黄连、黄芩、醋甘遂、牡丹皮、附子水提液提供的pH环境,研究其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的影响。研究pH值和药物剂量变化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考察大黄药对中总蒽醌的水提取方法,建立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的含量:以大黄素为对照品,1%醋酸镁甲醇溶液对其进行显色,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定大黄、枳实药对中总蒽醌的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药对总蒽醌的最佳提取工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2)柱(5μm,250 x4.6mm),甲醇-0.1%磷酸溶液(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采用pH计精密测定各药液pH值,用36%盐酸与蒸馏水配制各pH值的盐酸水溶液用于提取大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分析pH环境对其溶出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研究并分析泻心汤中黄连、黄芩剂量变化及提取溶剂pH值变化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的影响。  结果:各药对总蒽醌的提取方法单因素考察结果:各味药先用100倍量蒸馏水提取20min,后加入等量大黄在提取10min。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枳实药对中总蒽醌的含量:线性范围为8.67~17.3μg·mL-1(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2.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芦荟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0560~0.112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RSD=2.3%(n=6)。大黄酸的进样量在0.0807~1.62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0%, RSD=2.1%(n=6)。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276~0.552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9%(n=6)。大黄酚的进样量在0.0169~0.338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2.4%(n=6)。大黄素甲醚的进样量在0.0350~0.700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 RSD=0.7%(n=6)。经pH计测定,枳实药液、厚朴药液、黄连药液、黄芩药液、醋甘遂药液、牡丹皮药液及附子药液的pH值分别为5.70、6.35、5.60、5.50、5.37、5.37、5.68,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总蒽醌的溶出率随盐酸水溶液pH值降低而减小。在与各药味的配伍中,大黄、黄芩药对总蒽醌的溶出率最高,大黄、黄连药对总蒽醌的溶出率最低。星点设计实验中,自变量黄连(X1)的线性效应、二次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较高的显著性,提取溶剂的pH值(X3)的二次效应也有较高的显著性。  结论:本实验确定了大黄与各药味配伍蒽醌类成分的水提取方法,建立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配伍药液中总蒽醌的含量,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初步对大黄在配伍过程中目标成分受药液pH环境及各药味所含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多元回归方程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受方剂中黄连剂量的影响较显著,其次,pH环境对目标成分的溶出也有显著性,而黄芩剂量的变化相对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