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国实施医疗机构药房托管进程,分析我国推行药房托管成效。结合我国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的现状讨论某军队医院实施托管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希望能为“药房托管”的推行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现行经典的“柳州模式”,“南京模式”,“苏州模式”药房托管模式作为案例研究,探讨我国推行药房托管现状、运行模式、积极意义、可行性。总结概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如托管后的人员管理机制的滞后、药品供需的矛盾、药品垄断销售以及政府监督乏力。本文还通过对某解放军医院的托管模式、药房托管前后收益和运行成效的分析探讨军队医院托管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结果:(1)、药房托管全国范围的推行足以证明作为医疗体制改革中全新的探索实践是可行的,在推动我国医药分开的探索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通过实例分析,医院是药房托管模式最大的收益者,既降低了医院该方面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医院由药品带来的收益,收益提高20-30%。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有30-40%的提高。(3)、药品价格稳中有降,常用低价药品保持价格不变,常用高价药物有大幅度降低,减轻患者的医药支出。结论:药房托管的探索在错综复杂并充满坎坷的道路中艰难前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托管后的人员管理机制的滞后、药品供需的矛盾、药品垄断销售以及政府监督乏力等问题。药房托管机制的发展和完善要靠政府、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各方面共同努力,引入新思路,新理念,创造良好的托管环境。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服务的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医院的优势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探索个性化调整来达到最大的利益平衡,保证药房托管的顺利展开。药房托管可以被认为是寻求医药分开模式变革而推行的医药行业重新组合。药房托管不是医药分开的终极目的。药房托管不能停留在药品流通和药品供应阶段,受托医药企业还应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学咨询和药学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