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乌热尔图1983-1993年十年间发表的小说中各类人物形象,运用叙事学中有关形象叙事的研究方法,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小说中接受现代文化的年轻人形象和固守传统文化的老一辈形象进行界定和分析,以期对乌热尔图的小说创作作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阐释。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主要对乌热尔图小说的研究动态进行概括和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正文部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在介绍乌热尔图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分析作家的创作历程,重点论述1983年后小说主题的变化;第二章主要对接受现代文化的年轻人形象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依然从事狩猎生产的年轻猎人和已经远离狩猎生活的现代年轻人两类形象,从人物的行为和情感中明确作家的价值判断;第三章主要对固守传统文化的老一辈形象进行分析,从老猎人形象、家庭长者形象、萨满形象的经历和命运中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第四章主要对乌热尔图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时代特色进行阐释,对比1983年前后两段时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色,探究人物形象变迁的原因。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整体思路进行梳理,提炼出整篇论文的结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乌热尔图小说(1983-1993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小说创作的文化诉求。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乌热尔图的创作历程是怎样的,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小说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小说主题变化之后作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了哪些调整,增加或减少了哪些人物形象,对每一种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少数民族作家往往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表达民族情感与文化诉求,而乌热尔图想要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何种情感,面对民族文化的交融他持有怎样的态度,又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代言人身份、探寻民族文化未来的,这些问题都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对乌热尔图1983-1993年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明确作家的小说创作历程,有助于对作家作品从宏观上进行理解和把握。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叙事学中的形象叙事,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接受现代文化的年轻人形象和固守传统文化的老一辈形象,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行动、语言、外貌、环境等因素,并进一步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民族文化的动态发展中寻找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因和目的,进而揭示作家的创作意图。本论文通过研究乌热尔图小说(1983-1993年)中的人物形象后发现,乌热尔图在1983年后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乌热尔图删减了小说中的"山外人"形象,增加了许多年轻猎人形象和现代年轻人形象,将其放到民族文化"他者"的位置上与老一辈形象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显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这种转变与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乌热尔图将人物形象的性格基调从积极向上的乐观派变为内心矛盾痛苦的悲情人物,这与现实创作环境的变迁相关联,而作者在书写民族现代性遭遇的同时激活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作为探寻民族文化未来的突破口:老猎人形象对狩猎传统的强调,家庭长者形象诉诸传统文化中神灵的庇佑,萨满形象对萨满文化的彰显,这是作家通过人物形象想要表达的文化诉求,也是本论文论证的结果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