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主体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支出规模快速扩张,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逐年增加。2002年~2009年,财政预算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45%。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的同时,关于“形象工程”、“烂尾工程”的报道也屡屡曝光,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问题凸现。科学的决策是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实现良好的投资效果与效益的关键。而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是保证项目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该论文基于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中决策主体的重要性,针对项目决策实践中决策主体划分不清、决策权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对市场机制失灵的建设领域进行的补充。该论文首先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的概念作了阐释,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是指政府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投入资金,以在将来获取固定资产形态的公共物品的资本运作过程,性质等同于政府公共投资,因此该论文所研究的公共投资项目是政府进行的公共投资,是政府投资的一部分。通过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程序为项目的提出(项目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项目评价)——决策——决策实施——再评价。在决策过程中,决策主体是协调决策体系中各类因素的核心。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主体包括决策者(政府)、辅助决策者(专家及咨询机构)、决策执行者(社会执行机构)及公众。通过对这四类决策主体进行界定及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针对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决策主体缺位、越位、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作者指出必须进一步分析决策主体在各个决策阶段的影响力分布并重新配置决策权。
其他文献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推动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以其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数量作为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技术的多样化以及企业差异化战略的推进,使研发人员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量企业将目标客户也瞄准在大学生群体。校园信贷就是信用消费与大学生消费市场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49万人,在校大学生约3000万人。校园信贷企业一方面看中了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和财富管理的主力军,也有利于企业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