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风险及防范研究

来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在企业自主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并购重组作为外延式扩张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追捧。为了防范并购风险,促进公平交易,业绩承诺成为并购中许多企业选择的风险管理工具。业绩承诺设立初衷是在重组交易中保护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下的估值偏差。并购交易活动中,业绩承诺发挥了独特作用,但在防控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被并购方可以通过高业绩承诺,来表明其对自身资产充满信心,同时向市场传递优质资产的信号。通过学者研究以及实践发现,业绩承诺在促进并购交易顺利完成,激励标的公司努力提高经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业绩承诺未实现事件频发,其高溢价、高承诺、达标率低的特点也暴露出来,严重损害了市场信心,业绩承诺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此外,被并购方管理层在业绩承诺的压力下容易发生短视行为,还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业绩目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100%股权为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对我国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其次,对东方精工并购案例进行了介绍,对业绩承诺在其应用过程中对东方精工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与分析,业绩承诺签订前的风险主要是高估值风险,业绩目标设定风险,业绩承诺执行期间的风险主要是盈余管理风险,控制权风险,业绩承诺未达标后的风险主要是纠纷风险;最后,本文从合理评估被并购方企业价值,合理制定业绩目标,加强对标的企业的管控,丰富业绩承诺的考核指标,加强对限售股的限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使用业绩承诺规避风险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中“终于”类语气副词“终于、终究、到底、毕竟”使用非常广泛,它们之间义项互释,用法接近,而且代表了典型和边缘词类的语气副词,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认识、评价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考察“终于”类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相应的主观化,有助于加深对这类词本质的认识。研究这两个相关问题有共时和历时两种思路,因此,探讨“终于”类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历时层面考察“终于”
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理论分析湍流大气对光束性质的影响时,需要考虑湍流大气的微扰结构函数。本文首先采用微扰湍流谱的二阶统计平均分析光束在接受面的性质,再采用微扰湍流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