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广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区域之间的差异已然越演越烈,不仅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呈现扩大态势,省际与省域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明显,不断扩大的差距将阻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加上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生产要素的区域联动越发频繁,区域之间欲互惠互利,达到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省域内地貌复杂,生态脆弱,贫困面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山区与坝区之间、边疆与内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自从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以来,云南省要成为关键桥梁,重要纽带,实现进一步的对外开放,省域的协调势在必行,只有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云南省才能从实质上成为真正的桥头堡。本文通过梳理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总结了云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首先通过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云南省的各个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性描述,总体上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其次又对云南省16个地州的经济总量、人均值、工业发展状况、城乡收入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差异等各个方面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云南省的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有限。从横向比较结果发现,云南省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这从本质上阻碍了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回顾了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程。构建了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首先以2010年云南省16个地州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协调发展评价指数研究了各个地州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空间差异状况,发现社会子系统是影响总体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得到的结果为:昆明是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性城市,玉溪、丽江、楚雄、西双版纳、大理、德宏、迪庆是协调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性城市,曲靖、保山、昭通、普洱、临沧、红河、文山、怒江是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性城市。可见从地州出发,云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差异较大。其次以2001年~2010年十年云南省全省数据为样本,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协调度的方法,对云南省这十年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近十年以来,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不断提高,其中社会子系统的贡献作用最大,而经济、生态子系统近年来都抑制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发展水平。云南省两两系统协调性较差,尤其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加强系统内部的协调性以及系统间的协调度对促进云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最后通过剖析影响云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地理区位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科教文卫因素和生态环保因素。针对每个子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云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