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体电动色谱是一种理想的评价药物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模型。本文结合了脂质体电动色谱的简便、快速、自动化和微量等特点,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出发考察酸性药物阿魏酸和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结构的相似性,将脂质体加入毛细管电泳缓冲溶液中作为假固定相,在数分钟内测定了阿魏酸的脂水分配系数K1w,建立了脂质体电动色谱评价阿魏酸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了脂质体中胆固醇的含量、缓冲溶液pH值和缓冲体系对K1w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胆固醇含量0%~30%,pH值4.00~12.00),胆固醇的加入和缓冲溶液pH升高使K1w降低,pH=7.0时,在三种缓冲体系中(硼酸盐、磷酸盐和Tris溶液),离子强度越大,K1w越高。在288 K~323 K范围内测定了中性芳香族溶质在脂质体电动色谱中的分配系数,通过三项式拟合Van’t Hoff图获得了一系列的热力学参数,研究了溶质在脂质体电动色谱中的热力学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分配系数随体系温度的升高和苯环所带CH2基团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从288 K到323 K,△H>0,-T△S<0,△G<0,溶质在脂质体电动色谱中的分配过程为熵驱动过程。从288 K到298 K,脂质体电动色谱分配系统的△CP为负值,其表现行为与经典疏水作用一致。从303 K到323K,脂质体电动色谱分配系统的△CP为正值,其表现行为与经典疏水作用不完全吻合。△H和△S呈线性关系,该分配系统存在焓熵补偿。建立了脂质体电动色谱作为高通量筛选皮肤渗透性的体外分析方法。将脂质体电动色谱中保留因子的对数值(logk)作为自变量建立了定量保留活性关系式。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于16种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ogk与皮肤渗透性常数线性相关性良好(r2=0.886)。采用交互验证评价了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定量保留活性关系中的一个变量和传统定量构效关系中的三个变量可解释的能力(r2=0.704)相似。文中建立的定量保留活性关系模型对于新化合物早期的筛选可提供一种有效快捷的方法。建立了LEKC作为一种体外分析方法预测生物毒性的QRAR模型。从美国环境保护公司ECOTOX数据库中提取了15种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毒性参数(LC50(鱼类,水蚤,糖虾),EC50(绿藻,水蚤)和ChV(鱼类和绿藻))作为变量。拟和线性方程的r2值范围0.80~0.87,这说明LEKC的保留因子和毒性参数相关性良好。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好吻合。脂质体电动色谱可用作芳香族化合物毒性的高通量筛选,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同类其它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