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外交的建设性话语及思维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是一个主权国家对外交往活动的总称,外交能否有效独立的进行关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对外交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我国联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向社会主义阵营靠齐;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国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以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为标志,中国确立了“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在这一阶段,我国注重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集中力量应付苏联的威胁;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无敌国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国际形势正朝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给一些国家带来恐慌,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蛊惑,“中国威胁论”一直甚嚣尘上。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出现了不少危机,东海、黄海、南海问题接连发生。面对这种情况,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总结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外交的思想。本文从建设性话语和建设性思维这两个概念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讲话为材料,从建设性话语与建设性思维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外交的的思想,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理解,最后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来探讨研究中国特色新外交建设性话语及思维的重要意义,借此为我国的外交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就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孔子的法律思想经过漫长的岁月,无数的曲折与坎坷,慢慢的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20世纪是国际法迅速扩张的主要时期,从这个时期国际法发展总的结果看来,国际法的不断扩张逐渐填补了国际关系规范的空白。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国际间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