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在土地制度史上是一次革命意义的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从十八大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进入了新形势新常态。伴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向往大城市的美好生活。在这种背景下,青壮年外出,带动了整个家庭的流动,农村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儿童。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打工收入相比,年轻人更愿意待在城市而不愿回乡种地,留在农村的老人因为体力问题也渐渐淡出了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就在农村形成了很多的抛荒、废弃土地现象。在这种情形下,一部分农民不愿种地,有想把地转出去的愿望;随着大农业时代的来临,国家也开始在政策上鼓励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这样就产生了农业集中规模经营的需求,土地流转就顺利产生。为了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需求,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必须要对影响土地流转的各因素、环节加以分析。本文通过对河源市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逐一分析影响的各因素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度、规模经济、行为经济学等方面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并对河源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河源市调研数据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宏观与微观因素,采用回归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了影响河源市土地流转的关键性因素,并在本文的最后给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在农户层面中,农户年龄、家庭机械及牲畜数量、农业收入、农业劳动力占比这几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入意愿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兼业人数、技术资源、粮食种植面积和农业收入比重这几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政府对土地流转有着重要影响,对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土地流转也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