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增强抗心肌细胞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给予雷帕霉素增强自噬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然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以往研究表明 NF-κB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此,我们拟在体外建立心肌细胞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型模拟体内心肌缺血,探讨自噬增强在抗心肌细胞缺血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并旨在阐明自噬增强是否通过抑制 NF-κB信号通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⑴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氧葡萄糖剥夺处理不同时间(1、4、12、24h)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检测雷帕霉素不同浓度(1、10、100、1000nM)预处理对氧葡萄糖剥夺12h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⑵采用TUNEL法检测氧葡萄糖剥夺处理不同时间(1、12、24h)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雷帕霉素预处理对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⑶采用pEGFP-LC3质粒转染观察氧葡萄糖剥夺不同时间处理心肌细胞自噬体数目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氧葡萄糖剥夺不同时间处理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⑷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预处理对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 NF-κB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雷帕霉素预处理对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p65蛋白核转位变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雷帕霉素预处理对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NF-κB核转录活性改变的影响。  结果:①氧葡萄糖剥夺时间依赖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活性并促进H9C2心肌细胞凋亡,在处理24h组细胞活性抑制最明显(P<0.01),处理12h组开始观察到凋亡细胞(P<0.05)。雷帕霉素浓度依赖地改善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活性降低,在100nM时达到最佳改善效果(P<0.01),并逆转OGD12h组、OGD24h组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0.05)。②氧葡萄糖剥夺时间依赖地增加H9C2心肌细胞自噬体数量,在OGD30min组里发现有自噬体(P<0.05),在OGD2h组、OGD4h组里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在OGD2h组里LC3B II/I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在OGD1h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③氧葡萄糖剥夺时间依赖地增加核p65蛋白表达水平,在氧葡萄糖剥夺1h表达最高(P<0.05);给予雷帕霉素抑制氧葡萄糖剥夺诱导心肌细胞p65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并逆转氧葡萄糖剥夺诱导的NF-κB核转录活性的增加(P<0.05)。  结论:给予雷帕霉素增强自噬后明显逆转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自噬增强明显抑制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NF-κB激活及其转录活性,提示自噬增强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发挥抗氧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