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柯林斯的相对主义经验纲领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aizi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出版的科学哲学著作业已表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与默顿为代表的传统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进路截然不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对当代科学家的实验生活的跟踪调查,揭示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蕴含的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的社会因素的存在性,由此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提出质疑,并对科学的实在论立场提出挑战。英国卡迪夫(Cadiff)大学的教授柯林斯早年曾经参与以布鲁尔(Bloor)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strong programme)的制定,后来创建了包括平奇(Pinch)、特拉维斯(Travis)在内的巴斯学派并提出了他的“相对主义经验纲领”(empirical programme of relativism),即EPOR。柯林斯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研究科学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精致的微观研究,提出的相对主义经验纲领促进了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此作一简单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柯林斯相对主义经验纲领的思想渊源,包括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库恩的“范式”理论和布鲁尔的“强纲领”。接着阐述了相对主义经验纲领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证明科学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灵活的。(2)描述限制解释灵活性的机制,允许科学争论趋于结束。(3)把结束科学争论的制约机制与科学文化与社会网络联系起来。第三部分进一步介绍相对主义经验纲领的实验基础,有特拉维斯关于生物学中记忆传递的实验;皮克林探测磁单极粒子实验;平奇探测太阳中微子的实验;哈维量子非定域性问题。第四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奇和比克在相对主义经验纲领影响下提出的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另一部分是来自科学哲学家劳丹、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克诺尔-谢廷娜等各方面对该纲领的批评。最后的结束语中则提出了本文作者在翻译柯林斯著作过程中,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提出的一些观点。无庸置疑,在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立足于科学史基础正在发生着社会学转向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依据“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顺序,揭示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原始基本内涵,即:天人合一于“神”、“仁”和“道”、“物”。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顺序,从“思维模式”、“
分析不同的类同义副词的语义差别及其连用次序问题,有必要首先区分严式类同、宽式类同,区分整体性类同、局部性类同,还需要认识到主观指认性有标记类同与常规性类同关系对类
设定一个由神灵统治的理想世界,是所有宗教都必须具备的根本特征。在各种宗教设定的理想世界之中,中国道教所信仰的仙境显得最与众不同。正如各大宗教都以灵魂的救赎为其最终归
学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君主美德思想研究,揭示王者美德的特殊内容。 本文在系统梳理君主美德知识谱系的基础之上,揭示马基雅维里君主美德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马基雅维里
胡安国传《春秋》,解“春王正月”,提出孔子以“夏时冠周月”之说。自此之后,学界的反应不一。譬如宋人朱熹、元人赵汸、明人姜宝,清人毛奇龄等主张《春秋》记事书“春王正月
白日升神父的新约中译本,在《圣经》中文翻译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白日升新约译本两个藏本,即“大英博物馆藏本”与“卡萨纳特藏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白日升译